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为指引,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团结奋斗。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观
发展观、现代化观事关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理念、价值旨归和实现路径,决定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乃至成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树立正确发展观、现代化观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理念、目的、动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人民有不同发展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持续发展,使我国由物质匮乏转向相对富裕,人民需要也由“吃饱穿暖”转化为“吃好穿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把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时代化具象化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次强调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强调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政绩观是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们党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强调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牢新时代的人民英雄观,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和非凡智慧,“众人划桨开大船”,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巍巍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国家现代化少数人获利、贫富悬殊的弊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遵循和实践价值旨归。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现代化观,锚定共同富裕最终目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精准发力解决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问题是矛盾的反映。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时代本质,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发展为了人民”上,着重研究如何做大做好民生“蛋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只有始终坚持为了人民,才能确保方向不偏、目标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重要的是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研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等约束趋紧、人民的需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把民生“蛋糕”做大做好,如何更好实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向往问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发展依靠人民”上,着重研究如何更好凝聚人心力量。“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共同的事业,凝聚和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离开了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牢记毛泽东同志“决不当李自成”的谆谆告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执政后“最大危险”的重重警示,深入研究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长期执政群众基础。要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纪律建设,防止一些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需求、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更多的人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上,着重研究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公正的社会分配制度是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迈向共同富裕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的愿望诉求,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合理、协调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保障实现全体人民渐进式共享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机制。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社会保障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提高保障和救助的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发挥人民政协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人民政协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全国政协提出扎实做好“四个凝聚”工作,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大有可为。
牢牢把握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始终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发展、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人民政协要把聚焦高质量发展履职尽责作为首要任务。置身发展大局谋履职,紧密对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党委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精心选择协商议题,精细组织协商议政,使政协履职更加契合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所需。锚定发展重点建真言,紧密对接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同级党委重点任务协商建言,使参政议政更好顺应时代要求、体现群众心声。聚焦发展问题深调研,就一些深层次、政策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多出用得上的“金点子”,多蹚走得通的“新路子”。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是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团结奋斗是党和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人民政协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赋予一切工作为党争取人心、汇聚力量的意义。更好发挥委员履职作用,强化委员政治培训和履职能力培训,总结推广表彰履职优秀委员等经验做法,强化履职统计考核和结果运用,激发委员在经常性履职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力量。做优界别工作,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引导广大委员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坚持用党和国家事业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
牢牢把握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享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现代化。人民政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履职各方面全过程,努力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协商惠民,聚焦民生热点焦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集智聚力解难题,促进民生决策和政策更加得民心、汇民智、聚民力。坚持监督惠民,围绕民生政策贯彻落实、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解决落实,选准角度开展民主监督,做到敢监督、真监督、善批评。坚持服务惠民,将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的规律性认识上升为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引导委员树立和践行正确发展观、现代化观、政绩观,做到来自群众、代表群众,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切实把群众“心上的事”当成自己“上心的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办贴心暖心事。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
(此文系在全国政协办公厅2025年第二季度理论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