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历程及其启示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今年,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3月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1]回顾新时代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历程,总结作风建设的经验启示,对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作风,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在表现。人民群众看党,往往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通过党风,人们可以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是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一直把不良风气作为批判对象。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旧的政府机器是“像蟒蛇似的用官僚、警察、常备军、僧侣、法官把社会机体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寄生政府”,并指出无产阶级政权必须防止公职人员蜕变,“公社的勤务员”必须“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2]。
重视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历来把作风建设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当年流行于苏区的民歌,就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现。延安时期,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与国民党的腐化堕落形成鲜明对比,党在实践中锤炼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当时回国慰问抗战的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曾这样谈对重庆、延安两地的观感:重庆“酒楼菜馆林立,一席百余元,交际应酬互相征逐”,“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合耳”。“迨至延安”,“诸有损无益各项,都绝迹不见”。由此他发出“重庆诸人之奢费,金钱从何而来?是否民脂民膏?”[3]的慨叹。新中国成立后,党先后开展一系列整风整党运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驰而不息抓党的作风建设,深刻指出“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4],要求全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5]。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告诫全党:“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6],要求全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2014年6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他又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7]我们党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不正之风,如果放任不正之风蔓延,损害的是党的威信,破坏的是党群关系,削弱的是党的执政基础。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仍然有很多风险挑战和难以预测的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一方面,党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近年来美西方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抬头,不断出台对我国滥征关税等经贸限制措施,严重干扰正常经贸活动,影响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进程。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党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
二、“小切口”打开大变局: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问题。
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小切口”,作为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抓作风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着手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这样谈出台中央八项规定的初衷:“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我们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8]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它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9]。从执行效果来看,广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正可谓“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八项规定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金字招牌”和改变政治生态、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阐明作风建设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提出要“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这是改进作风的一个重要着眼点”[10]。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也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住。同时,从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违法违纪案例来看,由风及腐、风腐交织是不少案件的共同点,对小事小节不注意,最后小事发展成大事情。这说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11]“只有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克服‘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不正常状况,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12]。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纠治“四风”顽疾,突出作风建设的重点。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13],必须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地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围绕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医药领域腐败等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打击“村霸”“乡霸”“沙霸”“矿霸”“街霸”“市霸”。如2024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9.6万个、处分46.2万人,移送检察机关1.5万人。[14]这些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作风建设成效,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凸显作风建设的目标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15]作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风化俗成。领导干部普遍受人关注,言行无小事。党员干部在引领社会风尚上,要当好旗帜和标杆。我们党搞作风建设,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干部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远离了“四风”及腐败深渊,党员干部就拥有了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这些变化,是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三、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启示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16]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利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反复抓、长期抓。总结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管的就是党的作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腐化变质、违法,都是从小的生活问题、吃喝问题、违反八项规定开始的。”[17]因此,必须注意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方面,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很多违法违纪案例中领导干部并不是原本就是“大奸大恶”,往往一开始都是打擦边球,后来演变成大问题。这说明,党性如果有薄弱点,党风就会受影响,发展演变下去就变成了党纪问题。因此,锤炼党性必须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另一方面,小事小节往往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中的事情,把小事小节处理好了,人民群众就能真切感受到党的优良作风,从而实现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党内集中教育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每一次集中教育,都是一次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看党内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因此,要通过集中教育的方式,真正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抓好问题查摆和整治,真正通过学习教育解决一批长期困扰的实际问题,切实转变作风。
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作风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有必要的,但根本上还是要靠制度。”[18]要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关键是落实,要见之于行动,见之于实际效果。应该说,在作风建设上,我们党制定了很多制度规定,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在狠抓落实上还不够。必须进一步增强制度规定的刚性约束,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定了就要坚决抓落实。
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要担起关键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19]抓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冲锋在前、奋斗在前,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
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复杂,更需要持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爬泰山途中半腰上的“快活三里”例子告诫我们,一旦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汇聚起全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朱昔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光鑫: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霍 赫)
注 释:
[1]“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载《人民日报》,2025年3月19日,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4、167页。
[3]陈嘉庚著:《南侨回忆录》,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67页。
[4]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7页。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8]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第2版。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55页。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17页。
[1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页。
[12]《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56-157页。
[1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第2版。
[14]“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的二十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综述”,载《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2日,第3版。
[1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10页。
[1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12页。
[1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68页。
[1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年版,第151页。
[19]《习近平关于依规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