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方向 发挥优势 努力开创新时代基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越来越重视,人民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党和国家文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其“背景板”正在发生显著深刻的变化,工作视角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住文史工作发展的历史新机遇,更加自觉地融入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以大视野谋划、以大格局推进、以大情怀创新,努力开创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历史方位,以大视野谋划新时代基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
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有生力量。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山东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能作为、会作为、有作为。以滨州为例,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孙子文化等的时代价值和现代应用,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做足文旅融合、文体融合、文创融合大文章,为经济增长注入文化含量,让文化产业发展更具品质品位。
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助力党和国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形势下,政协文化文史工作要诠释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诠释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伟大创造及其独特优势,这也是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更好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推动人民政协更好成为“三个重要”的必然要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统战特色,无形中编织、加固了各族各界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黏合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是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特色优势的“基础石”。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亲历、亲见、亲闻特点,宽泛外延,以及委员的广泛参与,已成为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大舞台”。
二、把握时代特征,以大格局推进新时代基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站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大背景下,要以更大的格局来看待文史资料工作,不仅要记录过去、服务当代、面向未来,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伸。注重推进文史资料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在选题策划时要充分考虑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动员社会力量、专业人士、名家专家,力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滨州政协坚持“一年一书”,先后编撰了《星耀滨州》《匠心滨州》等文史资料,集中反映了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讲好滨州故事,助力滨州发展。
助力文化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自觉抵御西方目的性入侵,对网络文化和社交媒体进行正本清源,通过寓情于景、寓理于文、寓教于乐的文化工作、文史资料,减少人们对社交媒体、手机客户端的过度依赖,消除网络暴力游戏、网络炫富情景剧、极端个别事件的炒作发酵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传承和赓续红色文化基因,从历史记录中学党史、从革命故事中学党史、从革命文物中学党史,身体力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利用所学、所长、所做,推进与学校教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与互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承担责任使命,以大情怀创新新时代基层政协文化文史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把准工作定位。把握好政协文史资料和党史、国史、地方志的不同,突出自身统战性和“三亲”特点,吃透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要深入挖掘山东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齐鲁大地茁壮成长。
坚持守正创新、彰显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个“魂脉”“根脉”也是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魂脉”和“根脉”。我们聘任了30位文化文史专员,深入实施“17个起来”主题宣传行动、文化品牌提升“五大行动”、唱响吕剧“1235N”工程、老渤海精神“红色书写”等,创作形成了《烈烈渤海红》、《马耀南》等一大批文艺文化作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滨州特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助力文旅融合、赋能社会发展。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体验,更好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进文化与艺术形式的融合,推动打造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旅游、特色节庆展会等。滨州政协发挥资源优势,全域创建“学而书房”50处,以委员读书带动和影响各界群众读书,持续营造“处处有书香、时时闻书香、人人溢书香”的浓厚氛围,让文化充满社会的每时每刻,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个角落,为人民群众打造美好的精神文化家园。
(作者:山东省滨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