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碳增绿“齐步走”——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协商建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
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3月7日下午,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环境资源界别协商会议的委员,聚焦“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言献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负责同志到场听取委员建议,面对面回应委员关切。
新形势新任务
“十五五”是碳达峰的目标兑现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距离全面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仅剩9个月时间,任务艰巨。”第一个发言的李根生委员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实施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重点领域。202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要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在温枢刚委员看来,尽管我国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但也面临着油气供给、能源贸易、电力保供等多方面挑战。“我国能源自给率已经超过80%了,但原油、天然气自给率仅为30%、60%。”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对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温枢刚建议,“统筹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力争到2030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25%以上。”
面向“十五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基于绿色、高效、智能的能源生产力质态跃升迫在眉睫。
“我们要放眼全球能源转型与竞争态势,围绕低碳化、高效化、智能化三大方向,在国家‘十五五’科技规划中统筹设立新一代能源技术重大专项,布局一批面向前沿、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新旧动能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接续转换。”宋海良委员认为,应该抓住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转型,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工业降碳
作为绿色低碳转型“主战场”的化石能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能源供应主体地位,预计到2040年前我国油气消费占比仍超过1/4。戴厚良委员提醒,降碳减污并非“去煤化”,而是更新发展理念,走清洁高效利用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子。
对同样属于传统能源行业的煤炭如何转型升级,赵建泽委员提到“零碳矿山”发展理念,武强委员则用“正负效应”理论,积极为煤矿行业和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出谋划策。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十四五’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辛保安委员介绍,面对电力需求较快增长、新能源发电又具有随机波动性的现实情况,需要统筹发展与减排、统筹保供与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这一观点与王媛委员不谋而合。她建议深化多能互补协同机制,提高能源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水电能源作为一种成熟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又具有快速启停、储能强等特性,对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节至关重要。”
接入“AI”也很关键。发言的每个委员都提到了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张兴赢委员建议加强相关领域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共用,因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和排放时空一致性特征,空气质量改善与碳减排天然具有协同属性”。
农业增绿
知道吗?在我国,农业碳排放已成为仅次于能源行业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来源。
“加快农业绿色转型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需要,也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水平的需求。”闵庆文委员长期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奔走,建议重视传统技术挖掘,进一步挖掘稻鱼共生、桑基鱼塘、林菇共育等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智慧与科技价值,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同时,为了得到粮食等农作物,我国每年施用化肥约5000万吨、农药25万吨,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农业废弃物,两者均造成了面源污染。
“生物制造技术等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绿色增产的创新方式和秸秆代粮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应汉杰委员为农业低碳发展建言。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强调科技含量,也重视绿色底色。
孙黎委员所在的微生物制造领域就属于新质生产力。“较之于传统工业生产,微生物绿色制造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性强、安全性高、可理性设计等优点,在医药、食品、农业、化工、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有巨大发展潜力,是控制碳排放、实现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能源工业到农业生产,从绿色制造到城市转型,在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12位全国政协委员结合调研情况、发挥专业所长,说案例、列数据、提建议,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科学分解‘十五五’碳排放双控目标。”“将继续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扩大自愿市场支持领域。”……与会部委相关负责同志,认真倾听委员意见、详细记录委员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