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以共通理念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2025-02-12 15:04:06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明发展道路和价值理念,这些都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宝贵资源。应深入挖掘中国特色话语资源,提炼出彰显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概念与表述

  ●不同的主体共存于数字空间,分享事实信息和不同价值观点,促进共鸣,为人类交往提供了一种可能,导向全球共通的理想

  年初,TikTok在美国面临关停困境,大量自称为“TikTok难民”的美国用户进入小红书,尽管遭遇了语言障碍,以及美国官方针对中国数字平台拥有美国个人数据安全的警告,但他们依旧毅然“跨洋过海”,成为了2025年跨文化与国际传播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重要性的鲜活案例。

  ▶▶▶强大的国际传播体系需依托先进媒介和技术基础设施

  美国用户的跨境跨平台流动,展示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在全球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因为TikTok难民的自发迁移不仅是对平台的选择,也是对传播技术服务环境的选择。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国际舆论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媒介即信息”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地位,不同的媒介形式本身就承载并传递着特定的信息内容与价值观念。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介的多样性和先进性对于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同时,信息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基础设施的影响,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能为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提供支撑。强大的国际传播体系需依托先进媒介和技术基础设施,将我国优秀文化广泛传播至全球,以此提升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打破西方文化的话语权和平台技术垄断。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首先是传播技术的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传统的国际传播运行机制已难以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要创新国际传播的运行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视传播技术和创新发展,促进数字平台的技术进步是重中之重。无论是算法,还是智能生成内容、数据分析以及人机互动,乃至空间智能与情感智能技术,都是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毕竟先进的传播技术,才能集纳更强大的用户,更好的技术服务和体验,才能让用户长驻。这是国际传播中硬实力的一部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就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结合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基础设施,实现精准传播和个性化推送,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不单体现在硬实力的竞争上,更体现在软实力的展示上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影响力强大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自然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在国际传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在国际传播中的声音相对较弱。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这一点通过多个案例得到了验证。例如,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视频中展示饮食文化、手工艺、人文、景观、习俗等符号形态,作品中体现的中国乡村美学和人文价值以及她构建的“中国性”是可触摸、可感知的,因此,很容易被海外用户理解并且得到积极的共情反馈。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能够打破西方文化的话语垄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进的现代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明发展道路和价值理念,这些都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宝贵资源。应深入挖掘中国特色话语资源,提炼出彰显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概念与表述。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既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又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共鸣。要围绕这些理念和概念,构建完整的话语体系,为国际传播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国际传播中,叙事方式至关重要。好的叙事方式能够让国际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应勇于探索新颖的叙事路径,摒弃陈旧僵硬的宣传模式,转而采用活泼生动、贴近人心的叙事技巧,以吸引并打动受众。以故事为载体,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中国的发展成就、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展现给世界。例如,通过生动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让世界亲眼见证中国在消除贫困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讲述中国科技创新故事,展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和潜力。同时,要注重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增强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将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贡献更多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与智慧

  人类共有同一个母亲,全球文化也有共通的基因,全球共通是“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基本方向。在国际传播中,虽然有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影响,但跨文化间的用户互动还是让人们看到了全球共通的价值。例如,在小红书上“对账”“交猫税”等,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用户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内核曾深受“文明冲突论”的影响,这种观点导致国际交流中不断强化“我们”与“他者”的区分,研究多聚焦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和传播策略等微观议题,具有实用主义倾向。然而,随着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和反思,如“文化冲和说”的提出,人们开始认识到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构建全球秩序的重要性。全球化时代,新技术为“共同分享的背景知识”提供了可能,技术如同桥梁,将人们在数字空间中紧密相连,公众在此自由分享生活点滴与独到见解,信息和观念交织成一片喧嚣的共享海洋,数字技术的纽带作用让各种差异得以彰显,为不同主体与文化间的共鸣搭建了坚实的平台,而共鸣关系的建立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共通的基础。不同的主体共存于数字空间,分享事实信息和不同价值观点,促进共鸣,为人类交往提供了一种可能,导向全球共通的理想。从数字共通的视角进入,可以发展出一种基于事实共享、价值共振和情感共鸣的国际传播新逻辑。

  当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国际舆论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我国适应时代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如何高效管理并引导这一新兴国际化社区,以促进文化交流而非引发冲突,成为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亟待深思的课题。这要求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策略,同时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户需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将助力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贡献更多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与智慧。通过传播中国的治理理念和经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以及营造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在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人类文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于解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以及应对美西方舆论抹黑和攻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人类社会已经创造了各种数字化的交往媒介,媒介的多样性为行动参与者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天地,使不同传播主体间的联系不仅限于浅层次的沟通,还可以通过事实、观念与情感的共鸣,开展深层次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双重尊重的交互舞蹈:对自我的尊重促使个体超越自身的局限,在共享的过程中避免孤独感的产生;对他者的尊重则彰显为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体现为欣然接纳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国际传播必须立足于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推进主体间性的成长,唯有如此,才能为构建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未来愿景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