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025-02-11 10:52:11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3期 彭劲松我有话说
0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诸多国际国内复杂交织的新形势新任务,叠加涌现一些新机遇新风险,需要更加主动认真分析应对,保持定力和魄力,自觉抓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系统思路的全面落实,不断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实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承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变革,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成果和划时代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握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全面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的顶层设计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充分总结吸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无论什么样的改革,轻视或忽视历史的经验教训均难以获得成功。历史的经验鲜明昭示我们,许多重大转折点往往都是从制度创新开始,都是在力求促成制度的改革完善中产生增量上的放大或存量上的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性改革到全局性改革,改革的逐步深入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广泛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成型,社会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焕发,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攀升,我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充分承认改革卓越成就,真刀真枪推进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过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亮明的决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实践见真章,出真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等,产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积累的宝贵经验作出了“九个必须坚持”的概括,即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六个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把坚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勇于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结合起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继续推进各项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这些在实践中得以检验的重要改革经验值得反复体会和全面落实落细。

  切实把握运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和科学方法

  改革不是盲目乱改,不是心中无数无术无定。近年来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不断用事实说明了改革失序失控将带来严重后果,使得前功尽弃,社会动荡不已,更何谈民生幸福。

  如此看来,改革意味着变化、革新,意味着除旧布新,意味着以新思路打开新局面,意味着制度上的变构图优。但是改革绝不能随意进行,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不能放弃应有的原则、立场和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到守正与创新之间的相互统一。一方面,要牢牢坚持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想方设法落到实处。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改革必须敢于创新,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和战略策略。改革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全过程全领域,是一项巨型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形成最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统一”。一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同时发挥改革的动力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变与稳能够同频共振,既有活力又有秩序。二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有破有立、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这样才能既不僵化又不混乱,始终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三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壁垒陡生、推进“双循环”格局的形势下,以改革坚持完善对外开放制度,在继续高水平高效益对外开放中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四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不断完善改革的战略设计和顶层规划,及时部署前沿性改革,同时去除形式主义,提高落实效能,加强监管问责,推动每一项改革举措及时转化为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等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完善要求,需要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及各个层面之间的协同中及时有效加以铺开。

  更好凝心聚力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能

  好的改革措施,好的制度创新,最终要在实践中得以推行才能见其效果和成色。改革重在落实到位,重在周密组织,重在人民群众的充分支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领导一方,就要时刻勇于肩负起改革责任,敢试敢闯敢干,只要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就一定要迎难而上、大胆创新,把各项改革举措坚决推行下去,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考验。改革关涉面广,需要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重视发挥各种群体和力量的作用,形成最大合力。重视做好相关改革的舆论引导,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消除不当和突发阻力,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促改革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始终扩大团结兼容共识。在重大改革面前,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客观全面看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共同维护大局,积极推动配合改革重大举措的落地见效,保证大政方针顺利推进。

  改革还需要更多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促使各项政策配套协调”“加强执行跟踪问责”才能纠偏各类矛盾抵牾效应,消除改革落实中的盲区。如果能够更加注意并重视解决这样的问题,改革方法和艺术的运用更加自如,也往往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大的改革效应。改革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民意民声民愿,注重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规律性方法,完善改革方案和措施,依靠群众推进改革新思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不管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黑天鹅”“灰犀牛”多发偶发,时、理、情、势、识动态交织变幻,只要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的根本宗旨和原则,一心以人民为念、为重,围绕人民利益关注来考虑和推进改革,在实践中回答好敏感问题、共性问题,及时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得实惠,就一定能顶住任何困难和压力,找到工作中的结合点、突破点、创新点,有效突破各种瓶颈,把构建完善创新制度体系的重任不断向前推进,有效推进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局面新天地。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重要节点,面临国内外形势新的复杂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拓展延伸至关重要。为此,要从学理和实践、现实与历史、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握其中的重大新判断新理念,从历史性、系统性、主体性同时入手,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历史底蕴和内在要求,持守自信、定力和底线,增强改革意识和本领,更加自觉正确应对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在统筹协同中精准落实,在全面落实中使制度建设的各项设计尽快转化为实践中的新动能新成效,尽力切实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