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积极作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准研判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突出提振内需、创新驱动、风险防范化解、绿色转型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政策协调与统筹规划。总体上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思路和部署路径呈现出七个方面的新特点,既是对当前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有效回应,更体现出党中央决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有助于有效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情境的新变化,同时创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应当坚定信心、积极作为。
一、七个新特点: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相比以往,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重视政策协调和统筹规划,也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强化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核心拉动作用。因之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种稳中求进、积极作为的政策部署不仅为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十五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看,本次会议主要呈现出以下七个方面的新特点:
第一,更加强调政策协调与统筹规划。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和环保等多领域政策的协调配合,并提出通过统一的评估机制提升政策整体效能。这种对于政策协同性和系统性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时对于科学决策过程和整体调控能力的关注,也有利于保障各项政策间的有效协同。
第二,更加倾向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适时降准降息等具体措施。这种积极有力的政策取向为近十年来所少见,预示着未来宏观政策的力度和深度将明显强化,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压力和复杂外部环境的针对性安排。
第三,更多关注对内部需求的挖掘。与过去一般注重投资的拉动不同,本次会议将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将通过实施专项行动扩大消费,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核心拉动作用。这一调整凸显在全球外需不确定性提升背景下,增强内生动力对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作用。
第四,更加聚焦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未来产业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引领作用。同时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五,更加注重风险防控与安全发展。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并提出需强化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部署延续了近年来的防风险政策,但更突出系统性风险预防与应对,更关注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六,更加突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在坚持稳定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基础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这体现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凸显出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质量、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性。
第七,更关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推动绿色发展,提出建设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等具体举措,凸显对绿色发展与区域联动的关注;不仅体现出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持,也有利于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应对新变化:当前宏观形势和趋势研判
(一)趋势向好,挑战仍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未曾改变。在党中央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的有力引领下,2024年中国经济回暖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展现出稳健复苏的态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但是,也需要关注到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持续深化,叠加国内内需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长期问题,中国经济正面临内外双重压力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一复杂形势,必须进一步提升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稳住经济增长大盘,保障更加稳健的高质量发展。
(二)制约仍在,困难仍有:内外部经济关键问题梳理。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三)道路曲折,前景光明: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研判。第一,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韧性依旧。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势头,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韧性仍然较强。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虽可能拖累中国的出口和外贸表现,但国内消费和投资恢复将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第二,内需驱动将逐步成为主要增长动力。内需的回升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核心引擎,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结构优化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消费需求的复苏将成为重要增长驱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也有望通过政策引导逐步恢复。
第三,创新与转型继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2025年将是中国经济进一步从“传统工业”转向“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关键一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主旋律,经济转型将推动经济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第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得到精细化管控。预计2025年中国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将更趋精细化,并将陆续出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的全新举措。即使有局部风险事件发生,但国内金融市场将逐步趋于稳定。
第五,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挑战依然严峻。2025年全球经济可能继续放缓,尤其是欧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可能继续拖累中国出口表现。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望逐步上升,并将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把握新机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窗口期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显著、机遇丰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通过坚定信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态势,并有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一)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向好趋势未变。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化和国内需求不足等挑战,但中国经济具备“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显著特质,这将为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领域正在累积和释放潜力,这将为未来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新兴产业崛起都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政策支持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次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保障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发行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等具体措施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政策“组合拳”实施也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将保障高质量发展目标。
(三)消费与投资将协力释放内需潜能。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并优化投资结构,内需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推动服务消费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等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也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增长基础。
(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国内产业升级和释放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抓手。本次会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将显著增强相关产业发展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更将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开辟新机遇。本次会议强调加快“三北”工程建设、零碳园区推广及全国碳市场完善,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这不仅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更将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开辟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东部发达地区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协调发展,也将为经济提供更多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六)坚定信心有助于化挑战为机遇。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要求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实际成果。通过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优化政策设计并增强其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经济将具备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我国完全有能力化解内外部挑战,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巩固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