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2024-12-02 13:45:09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23期 赵金我有话说
0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精辟深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证明,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用“十个坚持”精辟概括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一重要思想,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担当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使命任务。

  一、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坚持和发展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从理论上看,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文化上看,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从实践上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人民政协为人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履职导向。

  人民政协为人民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历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管是孔子“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主张,还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都充分彰显着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以民为本的思想文化精髓,孕育出人民政协履职为民的价值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人民政协为人民形成于人民政协制度的伟大创造。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历史性伟大胜利之际,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作出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选择。在新政协会议筹备期间,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被赋予鲜明的人民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必然要求。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在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始终秉承人民的意志,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现出人民政协旺盛的生命力。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和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政协章程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发挥的功能作用,彰显了人民政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和统战性,贯穿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和价值追求。

  人民政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必须恪守的政治立场。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贯穿到党的各项工作当中。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政协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要求,全面落实到政协履职工作之中。

  人民政协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必须遵循的履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人民政协要坚持履职为民的理念,团结全国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把人民政协为人民贯穿到履行职能的各方面,倾听人民群众心声,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切实做到政为民所议、言为民所建、计为民所谋、力为民所尽。

  人民政协具有鲜明的统战性,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必须践行的履职要求。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具有组织上最为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人民政协由统一战线而产生、因统一战线而存在、随统一战线而发展,其性质定位、组织构成、主要职能、工作方式等服从服务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的过程,充分彰显了政协团结统战的功能。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统战功能,就必须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加强大团结大联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中心环节,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在新征程上更好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组织在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无论是从履职内容、履职形式、履职方式,还是从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工作渠道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优势特点和功能作用。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更好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职责使命。

  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质和优势。人民政协通过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完善协商工作机制,把民生领域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政协协商议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为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建言献策,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增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独特优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共同奋斗。

  发挥联系各界优势,切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所包含的界别覆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具有代表性强、包容性大、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在政协组织中,每个界别都是广泛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团结引领群众、凝聚各界群众智慧力量的重要平台。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各界别的优势作用,把助力改善民生、造福人民群众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广泛深入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及时把各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反映上来,推动问题解决,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发挥民主监督优势,更好监督为民、服务民生。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发扬平等协商的民主精神,以协商式监督的方式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和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等实际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会议协商监督、委员视察监督、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监督等,增强民主监督深入度和时效性,全力助推党的惠民利民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和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发挥委员专长优势,积极服务为民、履职为民。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人民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优势在委员、活力在委员,潜力也在委员。新的征程上,人民政协要注重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立足发挥委员自身知识、专业、能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深入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切实把联系群众、服务人民贯穿委员履职工作各方面,更好助力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福祉,充分彰显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