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深刻领会“四个与共”理念 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根基

2024-10-08 16:31:36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19期 李江我有话说
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创造性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重大的原创性论断,极大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巩固进行了系统概括,为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在筑同心,需要着力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大力促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强化“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休戚与共”原是指人与人之间共享欢乐与幸福、共担忧愁与祸患。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言,“休戚与共”贴切描绘了各族人民是利益交融、利益互惠、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既能共享幸福和平安的生活,又能共同承担各种艰难与困苦。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和各民族“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争取、保障和发展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经过28年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革命斗争运动,我们党不仅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并且为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及各民族具体利益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党和国家在顶层设计中特别关注民族地区,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向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份下达民族地区转移支付3800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2万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民族地区历史性地告别贫困、摆脱闭塞、远离落后,与全国一道迈向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通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云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第二次实现“一步跨千年”,各族群众摘“贫”字、贴“福”字,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以来,全国各民族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得到前所未有地实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整体利益上的休戚与共。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让“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强化“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荣辱与共”原是指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荣耀和承受耻辱。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言,“荣辱与共”集中表达了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情感依赖、情感共鸣,贴切描绘了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精神共同体。

  在中华民族的情感体系中,爱国主义是各民族最强烈的情感共识和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动力源泉。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各民族团结对敌的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更加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不断加强和升华。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西南边疆的侵略步步深入,英国处心积虑欲开辟一条从缅甸经云南连接我国内地的交通线路,并多次派出“探路队”窥伺滇西地区。1875年英国驻华使馆翻译马嘉理,擅自带领一支英军由缅甸闯入云南,开枪打死中国居民。以景颇族为主,傣族、汉族、傈僳族等当地各族群众奋起抵抗,把侵略军赶出云南。“马嘉理事件”之后,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保边护土的爱国精神深深根植于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各民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前所未有地高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情谊情感情怀上的荣辱与共。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强化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等来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让“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进一步强化“生死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生死与共”原是指人与人之间是同生共死、相依为命的关系。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言,“生死与共”集中表达了各族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同御外侮、共抗风险的关系,贴切描绘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我国各族人民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唇齿相依、共生互补的关系,孕育出共同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的宝贵传统。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各族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不断抗争中,各族人民相互依靠,“生死与共”成为普遍共识。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这一普遍意识又得到进一步强化。各族人民血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心贴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克服重重险阻,战胜各种挑战,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云南少数民族群众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温暖。根据云南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倡议,1951年元旦近万名各族群众召开盛会,按佤族的传统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剽牛”仪式,立下了“民族团结誓词碑”。有26个民族的部分头人代表及党政军代表共48人在誓言下面签了名。碑文全文为:“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立以来,云南各民族团结一心跟党走,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始终坚守当年的誓言,用行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祖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引导各族人民始终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让“生死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坚持胸怀天下、和衷共济,进一步强化“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命运与共”原指人与人之间同舟共济、相互依存的关系。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而言,“命运与共”贴切描绘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大家庭,传递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恢宏愿景。

  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辽阔壮美的大好河山、共同创造灿烂辉煌的文明、共同战胜数不清的灾害挑战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和实现美好的前途和无限的希望。在近代,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各民族同仇敌忾,追寻着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迈出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向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15世纪初,航海家郑和率领规模宏大的船队七次远航,足迹遍及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中华民族的友好和智慧。通过陆海丝绸之路,中国向世界输送茶叶、丝绸、瓷器及各种发明创造,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的繁荣。同时,中华民族也大量引进新文化、新技术。南美洲的土豆、番薯、玉米的引入,使粮食供给大增,从而保障人口的快速增长。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很早就融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中。

  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引导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携手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我们应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根基。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