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集聚高水平科技人才 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决定》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这为新征程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拥有强大的人才自主培养和吸引集聚能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素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需要加大力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断壮大科技强国的人才根基。从历史上看,许多世界科技强国同时也是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三者存在伴生关系,且共同构成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和科技竞争。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增强系统观念,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作出了系统性部署,对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制度、完善青年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作出专章部署,突出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对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出系统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进一步提出要统筹推进发展体系、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完善制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促进三者协同发力、一体融合发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按照《决定》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本质上看,教育是对知识的传送,是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此,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尤其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科技是国之利器,是世界格局调整变动的关键变量。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协同推进制度、政策、文化等的全面创新,最大限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科技本质上是知识的创新性应用,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以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式,推动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是知识传播和进行科技创造的主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赢取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继续下大气力加以解决。为此,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深度服务国家战略。
三、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需求日益紧迫,需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一体部署的重点放在各类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一是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科学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体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重点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创新载体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既要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又要瞄准新兴学科尤其是“高精尖缺”学科生长点,打破学科壁垒,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战略急需人才培养,努力造就更多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三是完善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和培养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青年人才成长和待遇,建立与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的科学评价体系,调动青年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人才减负降压,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使其安身、安心、安业。四是抓好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智库作为凝聚、锤炼、成就人才的重要平台载体,要通过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针对智库特色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推动梯次分明、能力综合、机制灵活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四、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人才平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能够在全球范围吸引和集聚人才,需要一系列适应于全球人才的制度、政策和创新生态。一是以全球视野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实施多元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创新交流合作模式,搭建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国际创新团队、创新人才进入我国。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二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多措并举用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孕育良好的科研生态,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搭建人才平台,让广大人才有施展本领的舞台。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建立健全公平分配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潜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激励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锐意进取,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鲁晓,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