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大意义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

2024-09-10 10:54:1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17期 张广军我有话说
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能够有力促进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刻理解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

  《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为高等教育明确下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改革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深刻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本质要求,是贯穿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中心环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有利于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构建,加快形成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良性循环,以优化学科设置为抓手,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群体;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支持高校根据科技创新规律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有特色高水平的个性化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深刻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高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必然要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有利于深入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打通体制机制的梗阻,才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高校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这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满足科技创新需求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深刻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破解高校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破解高校规模、质量、效率之间的结构性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导向、人才评价体系,有利于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整体性问题,更加注重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谋划与整合推进,在机制联动、要素流通、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有效破解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重点难题;有利于健全科技创新评价的科学性问题。推进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赋予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二、以科技创新为牵引,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加强战略布局。华中科技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实施“基础研究”、“交叉研究”、“重大科技创新”三大支持计划。坚持制度创新。学校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成果转化、评价激励、科研诚信等机制,科技创新全链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项目孵化”。引育科技人才。学校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并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拔尖创新人才。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加快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发挥平台优势,建设人才培养特区。促进医工交叉。打造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医工交叉创新高地。医工交叉重要成果——心脏不停跳心肌切除器,实现了我国在肥厚型心肌病治疗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以产学研用融合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工作体系改革,打通产学研用融合链条,赋能高质量发展。开展校地合作。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地方发展,重点推进武汉“三谷”战略。融入光谷,支撑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向万亿级迈进。融入“车谷”,与武汉经开区共建军山校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中试基地)。融入“网谷”,与武汉东西湖区共建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学校联合共建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湖北省首个概念验证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推进产业化发展。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先后培育了以华工科技、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企业,在光电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化发展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畅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教育、科技与人才的三位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领导决策和组织推进机制,通过对组织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打破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的流通壁垒,促进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创相互贯通协同。持续强化校地校企协同发展双向赋能。学校与东风汽车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华为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系统、持久、密切的合作关系。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布局,与地方共建10个事业单位法人异地研究院。支持科技型企业和高校建立长期深度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共建、成果共用、利益共享。加大对海外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强化“为国引才”使命,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华中科技大学不断加大对海外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牵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推动重要科研岗位由青年科技人才担任。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更高的使命、更强的担当、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