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综述之四

2024-08-02 09:52:49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综述之四

  本报记者 刘喜梅

  《人民政协报》 (2024年08月02日  第 01 版)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大原则。”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主题,通过大会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踊跃建言,为以人民至上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共识献计出力。

  健康,是最大的民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全会通过的《决定》则进一步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自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最大需求就是健康。民需就是市场、就是产业、就是事业,《决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之后,又提出‘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确是英明之举。”全国政协常委王辰表示,生命健康是人民的终极利益和最大福祉,不仅是民生保障的基本内容,同时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社会文明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涵。

  王辰建议,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居核心、主流地位的社会事业来发展。当前,要注意纠正把卫生投入仅视为负担和消耗,而将卫生事业视作旁支、辅助性、服务性行业的观念。

  “卫生投入是满足民需、促进产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使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都面临巨大掣肘,医疗水平、医患关系、健康公平都受到影响,也必然会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一重大民生和经济发展问题,应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在GDP中的占比;另一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以控制费用为追求。”王辰说。

  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健康优先,也是与会常委和委员们的共识。

  在全国政协常委王路看来,坚持健康优先体现的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如王辰常委所言,实现人民健康不仅仅是我们深化改革的目标,其还能拉动投资和消费,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也应被作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全国政协常委蔡威则认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应牵好公立医院改革这个“牛鼻子”。

  “目前,公立医院改革最突出的问题还是‘投入’。让公立医院靠盈利给医务人员发绩效工资不是长久之计,要加大投入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同时,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统筹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治理,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医保在引领医改,未真正做到‘三医’联动。”蔡威坦陈。

  王俊常委同样关心公立医院改革。

  他建议,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编制支持,以稳定和吸引优秀医疗人才。同时,还应该统筹好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差异化发展,引导私立医院满足高端医疗设备、进口药品等方面的市场需求,解决公立医院服务相对单一、私立医院自负盈亏压力大等问题。

  “深化医改,不能忽视医务人员是医改施行的主力。”王俊还特别强调,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为医疗和医改主体的医务人员的群体诉求,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

  与会的常委和委员们纷纷表示,优先发展人民健康,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民生关切,对深化医改、公立医院改革等任务再次作出部署,这些任务落到实处,必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夯实健康之基。

  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的重要任务。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委员和常委们一致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驶上快车道,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与此同时,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以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要持续健全。

  在全国政协常委孙阳看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趋于均衡化,力争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医药科技创新等关键环节破题。同时,要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发展,重点围绕“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四个老大难问题,建立健全保障与激励机制。

  邓蓉玲常委则认为,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中基本医保的统筹层次,通过优化部门分配机制和预算科目设置方式,进一步提高其城乡间医保资金配置均衡水平。

  “要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完善支付制度和激励机制。要逐步将以疾病为中心的保障模式转变为向居民提供一揽子‘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重点,强化主动健康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要将卫生经济学评价机制引入到医保目录的遴选过程中,针对现有目录开展核查评估,剔除‘非基本’的服务项目,对基本医保服务项目则适当提高保障水平。”邓蓉玲说。

  高永文常委进一步建议,在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他认为,应通过税收优惠等制度安排,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普及度,特别是应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商业健康保险,以促进我国医疗服务及产品的多元化。

  全国政协常委程凯关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

  程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广大残疾人生活全面改善,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现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已经实现从覆盖一部分人群向覆盖全人群转变,从临时性救助向着制度化保障转变,从个别化帮扶向着常态化服务转变。

  “可以说,新时代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从一个侧面、一个人群深刻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的根本性、历史性和系统性改变,所带给全体人民的丰硕成果。新征程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要把全会《决定》明确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作为残疾人事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抓手,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福利促进机制,着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让广大残疾人在新时代大踏步跟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步伐。”程凯表示。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针对这些影响人民生活品质和人口的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部署了“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这一任务。

  多位常委和委员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进一步深化改革,难度之大、涉及面之广、触及利益之多,前所未有,必须从现实需要出发,及时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李龙熙常委聚焦“人口老龄化”发言。他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老龄化挑战严峻。面对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变化,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国家安全作为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邓蓉玲常委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还需重点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统筹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各类人才资源配置。同时,还应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作为来自医药卫生领域的全国政协常委,蔡秀军就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提了两点建议。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生殖健康的科普教育,让更多适龄女性认识自身并了解生育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应发挥科技在优生优育中的作用,更好地提高生育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还应推动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要建立公共空间和设施资源处置转化机制,根据社区托育实际需求,合理布点规划,精准盘活老旧社区存量托育资源。”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应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

  委员和常委们表示,改革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落实,在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没有得到提升。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和就业、医疗、养老、托幼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界别特色优势,把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要综合运用调研视察、提案督办、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形式,多建为民之言、多献利民之策,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