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4-07-03 16:10:4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13期 王定华 李怡潇我有话说
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并不断丰富“九个坚持”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求,对于建成教育强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分必要。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从理论阐述到工作指示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在2023年9月第18期《求是》杂志发表的《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文章中再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刻理解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就要始终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人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育各领域各方面,让学校真正成为党领导下的坚强阵地。一是增强大局意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在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下想问题、作决策,切实履行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全面性、预见性。二是做好教育党建。抓好教育领域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党员培训。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同志安排到管理岗位,健全领导班子,严把选人用人关。三是改进思政工作。把总书记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2024年5月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同时,重视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以文化人,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循循善诱,力求实效。四是开展督导评价。把党的教育方针是否落实到位作为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有效实现的重要标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不折不扣得到落实,健全党管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德,不限于德,实际上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突出德育为先,教育过程中应该贯穿着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形成美好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还要具备健康心理、团队合作精神。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更加具体地提出注重教师教学实绩,引导教师精心备课,关爱每位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增加试题开放性。坚决摒弃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明确要求,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谋划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突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学马用马,让伟大思想指引伟大的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立足我国国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事业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越办越好。

  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将教育优先发展贯彻始终,夯实民族复兴基石。一是优先法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夯实教育强国建设法治战略支点。国家立法机构应主动履行主体责任,抓紧时间,抓总协调,把纳入立法规划的立法修法,按时完成,提交通过;把尚未纳入规划的、现实很有必要的立法事项纳入议程,摆上位置;把教育法典的立法进程适度加快。在执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应当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行动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优先规划。确立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更高的历史方位与发展定位,擘画发展蓝图,提出战略措施,推动教育取得突出进展和重大突破,进而纲举目张,带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跃升,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三是优先投入。投入教育就是投入未来,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0%的底线是无论如何不能动摇的。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这个占比还应当逐步提高。同时,解放思想,提倡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真正形成非义务教育的合理经费分担机制。四是优先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不能等待。要形成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态度,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必须突出教育为了人民。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民满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尺度,要让人民做教育发展的“阅卷人”。面对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和终身化的教育需求,既要努力提升教育水平、适应人民对教育需求的时代性变化,也要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中各种难点、痛点、堵点,满足人民对教育的现实性、长远性、根本性需求。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努力推动公平与质量的均衡提升。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扩大优质高等教育学位供给,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最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让学生站在校园正中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开展因材施教,提升育人实效。

  六、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其后,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及多个场合又对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做出精辟论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个“根”包括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环境。中国有崇文重教的传统,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情况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只有根植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基础上,中国教育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形成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瀚若星河,是办好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要形成充分的文化自信,绝不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学习他国教育经验,借鉴世界文明瑰宝,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七、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其他一系列指示批示中,号召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一重要思想,不仅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更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确,改革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祛除学校存在老大难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必须全面系统、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追求,整体谋划、调动资源、久久为功。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要突出人才培养这个关键领域。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内外部条件。二要促进教育评价体系完善。进一步改良对学校、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科学统筹多元的评价主体、全面的评价内容和灵活的评价手段,构建内外衔接、多方协同的教育评价机制,保障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三要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努力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撑。

  八、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将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到崭新高度,选准了新角度。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优先发展教育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融合,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正变得空前激烈,科技和人才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这就为新时代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构成了新挑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教育和人才在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要夯实教育强国基点,促进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减轻负担、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扬起教育强国龙头,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优势,积聚发展动能,提升新质生产力。此外,还要构建大教育格局,利用媒体、影视、社会活动场所的教育影响力,塑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文化。

  九、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有关教师的重要论述,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要以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统领,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方式,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应当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制度要求,涵养师德师风,避免失范行为,体现以身作则,不断展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各地各有关方面也要关心教师成长,回应教师诉求,解决教师关切,出台更多惠师政策,并支持在职教师提高学力和学历,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不断涌现的可喜局面。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哲理和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具体实践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领会好、阐释宣传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作者:王定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李怡潇,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