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

2024-06-17 15:44:40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我们要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重要战略部署,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提出的,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根本标志。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运用“两个结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根本上解决了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之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巩固文化主体性,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更加突显。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这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对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总结。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持续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文化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强调“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进入新时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为赓续中华文脉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但在国际舆论场中一定程度上还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问题。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用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国际形象“自塑”能力显著增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不懈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主张,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我们大党大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