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以政协所能助力形成 西部地区“大保护”新局面

2024-06-12 17:00:52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引擎”、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大保护”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新路子,科学、集约化开发自然资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避免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科学有序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切实践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职责使命,实现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大保护”的突出特征是“大区域、大系统和大协作”。西部地区涵盖12个省区市,跨越我国地形的三大阶梯,是占全国72%国土面积的“大区域”。这里有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山脉河流、沙漠戈壁等重要地形地貌和从寒带到热带的气候生物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大系统”。大系统中的水、大气、土壤、动植物等的保护工作涉及到多个省区市、很多部门机构、众多人员力量,亟须“大协作”。

    “大保护”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单靠一地之力、一域之为、一时之功难有成效、不可持续。所以,“大保护”不仅是西部省份和政府环保部门的事情,还要加强东西部协作,汇集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力量。作为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各地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助力形成西部地区“大保护”新局面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串链成网,打破属性限制,开展“各界大联通”的广泛聚力。一是凝聚各族各界共识。通过政协“两微一端”、委员工作室(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发布倡议书、开展培训宣讲、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部署要求,进一步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明职责、建真言、助保护”,树牢上游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发挥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引导他们在本界别、本领域、本岗位中,更好地为西部地区“大保护”增进共识、凝心聚力,推动在各族各界中迅速掀起西部“大保护”的热潮。二是委员跨界跨层建言。进一步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持续优化协商模式、改进协商方式,打破政协委员所属的界别限制和层级限制,发挥各级各地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能力特长和专业优势,聚焦“大保护”,探索以江河流域共治、珍稀动植物共保等协商课题为纽带,广泛邀请各级各界的政协委员开展联合协商活动,共建良言、共献良策,为生态环保提出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党委决策和政府施策提供有用参考。

    化零为整,打破区域限制,开展“步调大联动”的深入调研。一是建立联合调研机制。强化“大保护”的共同责任,建立政协方面的跨区域对话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专题调研等机制,做好同题共答、推动同向发力。在制定年度履职计划时,聚焦“大保护”,注重联选调研课题,开展联动调研,加强信息共享,互相学习先进经验、互相借鉴特色做法。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将政协各参加单位、各地各级委员的力量整合起来,把协商民主贯穿调研的全过程,推动各地各级政协组建联合调研组,聚焦推动流域保护、开展大气治理、森林防灭火、生态走廊建设、保护珍稀动植物、设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开展联合调研,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摸清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更多接地气、易落地的好建议,推动形成西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局面。三是促进调研成果运用。鼓励各级各地政协委员组建联合调研小分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联动提交调研报告、联名提交提案、联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建立“一题多报”制度,调研成果在报送本地党委政府的同时,也逐级报送上级政协组织,由上级政协组织以适当方式反映相应级的党委政府,推动跨区域的“大保护”问题在更大范围内的解决,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的履职合力。

    避虚就实,打破习惯限制,开展“横纵大联合”的协同监督。一是民主监督具体化。构建多层级、广覆盖、网格化、交互式的民主监督工作格局,联合成立民主监督小组,每年选择1至2个“大保护”监督议题,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河湖排污口、污水处理厂、生态走廊等地察看实情,探索随机抽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满意度测评等监督办法,推动“大保护”民主监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监督性建言成果,不断放大联合监督的实效性。二是视察监督常态化。不断提升西部政协联合视察的内涵和成效,组织委员深入“大保护”领域中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开展视察,通过实地视察、查阅资料、随机走访等方式,了解环保工作成效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倾听各方对环保政策的意见建议,及时形成视察报告、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报送党委政府决策参考。三是协商式监督精细化。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总结推广各地政协联合开展“大保护”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聚焦长江、黄河上游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重要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性的协商式监督、“回头看”活动,提出更多有专业水平和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

    守正出新,打破时空限制,开展“信息大联接”的高效服务。一是畅通在线履职渠道。根据西部“大保护”工作需要,积极建设跨地域的远程视频协商、在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交提案等在线履职平台,使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能够随时随地在线沟通、协商履职,深度、高效地开展跨区域的协商合作,实现委员履职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同步处理。二是完善智慧服务功能。建立完善西部“大保护”工作的智慧信息系统,为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参考、文献查询、理论研究的数字化资源,为政协组织参与西部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智慧服务,更好地促进大保护工作信息能及时共享、相关问题能够快速解决。

    (作者系四川省德阳市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