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形成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政协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起到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此,着力分析人民政协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
一、历史逻辑:人民政协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不断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不懈奋斗形成的人民民主新形态,人民政协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协的产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民主、领导建立新中国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如何将分散的民众组织起来,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面临的重大问题。然而,近代各种救亡图存的方案都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社会改造,未唤醒和动员民众,因而都以失败告终。这启示我们:救国救民必须有一个具有强大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社会整合力的新型政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个党便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一是通过党自身纵向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从上到下全覆盖,形成凝聚社会力量的组织核心,成为人民民主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通过横向统一战线建设,争取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支持,获得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1]。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由此可见,人民政协的产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统一战线、推动人民民主、领导建立新中国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政协为巩固国家政权、服务国家建设、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设作出贡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通过人民政协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社会主义改造等,进一步提高人民觉悟,孤立和打击了国内外敌人;同时,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制度基础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后,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政协凝聚社会力量,助力国家发展,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更加完善。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实现了从“阶级联盟”到“政治联盟”的转变,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由此,人民政协的任务也转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确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策依据、制度保障,使全社会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政协服务强国建设,助推民族复兴,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凝心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广聚天下人才,凝聚人心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印发一系列有关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文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等。人民政协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完善制度程序、丰富参与实践,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
二、现实逻辑:人民政协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制度安排
任何一项事业,都要解决好目标任务和动力力量等问题,这是事业胜利的关键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亦须解决好动力和力量问题,应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人民政协围绕思想引领、民主协商、整合力量等履职尽责,形成求同存异、团结统一的不竭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平台,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思想引领: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要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党外各方面人士从内心认同“中国共产党能、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跟党步调一致,向共同目标进发。为此,人民政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新要求,聚焦政协履职工作的这个中心环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具体看,就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做好党的政策宣讲和解疑释惑工作,实现同频共振、步调一致;坚持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工作着力点,作为凝心聚力的目标靶向,凝聚起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形成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新格局。
(二)政协协商: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3]人民政协,做的正是人的工作,通过民主协商机制等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监督,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人民政协聚焦协商,已形成以全体会议为龙头、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的协商议政格局。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通过参与在政协的协商,和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就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议题进行充分协商,有利于保障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通过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发挥好委员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能够广泛团结和联系不同界别的群众,集中民智,形成最具代表性、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委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民主监督方面,政协委员位置超脱,能够收集到普通渠道难以获取的社情民意,接收到各种不易被反映出来的意见建议,有助于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高监督实效。可以说,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民政协通过拓宽各界群众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有力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整合力量:巩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注意对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吸纳与整合,避免社会各主体因利益冲突、思想碰撞而陷入混乱无序状态,确保现代化在可持续轨道上行稳致远。人民政协作为优化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达数亿之多。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把这么多人团结起来,我们就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力量”。[4]二是人民政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能够将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具有统战性质的组织框架内,通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有利于推动社会整合,扩大认同、形成合力,巩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
三、价值逻辑:人民政协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逻辑,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内涵与外延有重叠,在此聚焦其较为宏大的价值定位,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民政协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必须在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上作出应有贡献。中华文明蕴含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等民本观念,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锻造和升华,创造性地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能动的、发展中的人。人是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现代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政协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即团结人、引导人、培养人和成就人。人民政协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团结的平台和机制,能把各种要素、特别是把各类人才聚合在同一目标下共同奋斗;人民政协作为一种协商民主机制,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聚人心和力量。人民政协,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空前活力,也为人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5]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党持之以恒的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初步满足,到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式扶贫,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准扶贫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而充分的参与。人民政协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政协本质上是大团结大联合,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民政协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协商议政,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此外,人民政协还系统出谋划策、协调项目、捐款捐物等,更是直接地参与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人民政协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就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传承“和而不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和合思想、理念与智慧,创造性地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统战工作“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6]党领导的人民政协,正是践行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处理好一致性问题,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一是坚守政治底线。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政治底线、也是根本遵循。二是坚定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团结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其次,处理好多样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各阶层、群体的观念、价值、利益、行为等日益多样化,必须加强引导,扩大共识。一是发挥协商民主优势,引导整合多样性。人民政协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有关各方在政协平台开展广泛商量,既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化解矛盾、弥合分歧,实现社会整合,为党治国理政夯实社会基础、凝聚强大力量。二是增强对人民群众的团结引领,推动形成大统战格局。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切实担当重任,把握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把在一些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方向,采取正确措施,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带动更多有关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协实践,共同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综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政协逐步孕育形成、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梳理和研究人民政协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以便对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有所借鉴。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二级教授,中国科社学会常务理事)
注 释:
[1]“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载《人民日报》,2022年7月31日,第1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6页。
[3]杜艳清:“为了人民而发展,依靠人民而发展”,参见云南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2021年10月28日。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62页。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载《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
[6]“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伟力”,载《人民日报》,2022年7月3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