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推动人民政协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武汉市政协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积极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紧紧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目标,搭建多元化的一线为民协商平台,努力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向一线延伸、向网络延伸,畅通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调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热情,积极发挥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必答题作出政协贡献。
人民政协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促进政协协商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既为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搭建了新平台;又为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拓宽了渠道,让群众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从而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政协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政协协商融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委员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广泛收集和了解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及时有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协商监督,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工作。
人民政协融入服务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时代考题。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再次强调,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推进政协协商融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协助党委和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有利于提升基层协商质量和水平,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答好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必答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我们在理论上积极思考,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推进政协协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
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体系,加强工作统筹,明确目标任务,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取得实效。将联系各界群众工作融入政协整体工作之中,构建起有效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印发了《中共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意见》,建立健全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制度,规范联系对象、联系方式、联系内容和保障措施,形成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合力。建立专门委员会联系委员和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和委员工作室在调研视察、信息报送、联络交流等方面指导。完善各界别召集人制度,建立各界别考核激励机制,扎实推进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深入程度,引导委员紧密联系、真情服务界别群众、身边群众,并将相关情况纳入委员履职档案,作为委员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探索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做到委员下得去,群众进得来,共同唱主角,有事好商量。委员要做好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更好履行职能,下沉基层一线,知情明政、掌握民情是基础。为此,我们探索开展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积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协商触角下延、委员力量下沉,组织委员深入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行业协会等,积极搭建平台,开展微协商、微监督等履职活动,推动群众身边困难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协商议题来自群众、协商活动群众参与、协商结果群众监督,既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渠道,推动人民当家作主不断落到实处。同时,深入解读和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施策,使民意顺、民生惠、民心齐,助推党心民心同频共振、同向同力,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优势。比如,围绕老百姓关心关切的交通拥堵问题,设立交通标线调整、道口交通组织等具体问题,组织临近社区居民代表、政协委员和职能部门同志面对面协商,共同想办法推动堵点拥堵情况缓解。活动开展以来,全市16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委员协商议事之家,建成280余个社区(村庄)、行业协会等协商议事平台,100余个委员工作室。市、区3718名政协委员下街道(乡镇)、社区,开展一线协商活动1300余场(次),反映社情民意2200多条,促进1000余个群众身边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搭建界别协商平台,提出行业事情界别议,专业问题专家谈,条块结合聚共识,合力攻坚解难事。政协界别体现了人民政协代表性和包容性,倡导委员自觉增强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我们将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向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延伸,探索建立委员工作站,搭建界别协商议事平台,围绕影响行业领域长远发展的相关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比如,聚焦长江大保护问题,我们以10个界别为依托,发挥各界别专业优势,邀请政协智库专家参与,成立了10个专项民主监督小组,分别围绕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行动中一项内容开展协商式监督。在监督中,坚持问题导向,既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也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协商监督融合发挥作用。各区政协也进行了有效探索,东西湖区政协在物流行业协会建设“一线协商”工作平台,围绕物流园区周边道路环境差、停车难、加油不便等难题展开协商,推动了相关困难问题解决。汉南区政协在“非公经济年轻一代联谊会”建立“委员工作站”,就民营企业家普遍关注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开展协商,推动了企业纾困解难政策出台实施和落地见效。
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到“线上线下”结合,“会场现场”互动,民情民意直通,常态长效并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民群众在网上有序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也日益强烈,网络已经成为人民政协凝聚智慧、凝聚共识的重要阵地平台。我们将积极推进政协协商向网络延伸,围绕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通过网络议事厅等形式,为网民搭建有序政治参与平台。比如,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期盼高、诉求多,我们顺应民意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每一次开展调研,都充分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召开一线协商座谈会时,邀请群众代表充分发表意见。同时,在“长江网”上开辟网络议政厅,在《长江日报》开辟“议政与建言”专版,邀请政协委员和市民群众为老旧小区改造“献一策”,许多来自群众的“金点子”进入政协建言成果,转化成政府工作举措。依托市政协“一网一端一号”,打造“掌上提案”“社情民意与委员建言”等场景应用,全年共推送履职信息2000余条,服务市区政协联动履职100余次,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优势,及时反映群众的困难和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渠道更加畅通。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更好发挥政协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我们探索在协商议事之家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将下沉党员委员编入党支部,发挥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协同推进省、市政协共性指导议题协商,对基层一线协商平台收集到的超越协商范围的事项,及时由各区政协反馈上来,在市政协层面联动协商解决;必须以共识凝聚奋进的动力,将凝聚共识贯穿于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全过程,通过微协商、微监督、微服务等形式,推动群众身边困难问题解决,激发群众参与协商的热情,凝聚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广泛共识。
(作者:杨智,系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