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四下基层”是凝聚民心的重要法宝

2023-12-26 08:48:5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刘晓庄

  近日召开的落实“四下基层”交流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宝贵经验,是破解工作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凝聚人心和力量、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人民当家作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前进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民本思想,主张以民为贵。“四下基层”到群众中去,搭建沟通民心“连心桥”,已然成为当代“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守住的人民的心。”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一心为民造福,是“四下基层”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践行为民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身子时时扑向基层,把心扉紧紧贴近群众,方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某些部门工作表面化、作风虚浮化现象有所抬头,由“躺平式”到“侧卧式”、从“车轮上”到“指尖上”,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与初心使命格格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着重强调:“要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四下基层”直面基层实际,越到基层越要突出一个“实”字;“四下基层”回应群众需求,最为关键在于落到“实”处。严而又实、实事求是,展示了“四下基层”的可贵品质。

  凝聚民心,强基固本,“基”在百姓的心坎上,“本”在群众的心窝里。随着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载体不断丰富、制度日益完善,要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切实把“民心”当成干工作的指挥棒,做出更多造福群众的实事好事。只有把握人民意愿,遵循人民逻辑,厚植人民情怀,才能团结群众接续奋斗,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内生动力。

  走进基层,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宣讲工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人民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走向哪里。“带着忠诚与信仰,到人民中间去宣讲”,宣讲也要求实效。既要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政策性语言转换为大众化语言,学术性名词通俗化阐释,又要创新宣讲形式,设问题、讲故事、明事理,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说清说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接受、准确掌握新思想、新理论,真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深入基层,让调查研究“穿针引线寻蛛丝”。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多往车间工地走、多在田间地头蹲、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普通百姓聊,放下身子、沉到一线,倾听群众的各种呼声,把群众的诉求与想法反映上来;根据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拜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善于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调研工作做得怎么样,也要问问老百姓,听听他们的点评意见。

  心系基层,让信访接待“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见初心。信访工作要紧扣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问题,工作重心下移,把信访接待变“坐诊”为“出诊”,变“上访”为“下访”,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治理体系,依法依规、用心用情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使春风吹遍千家万户。

  扎根基层,让现场办公“政绩今在众口碑”。现场办公可以为基层提供快捷、精准、优质的服务,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敢于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相对复杂的地方去,就地“面对面”“硬碰硬”地解决基层的麻烦事,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底深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四下基层”恪守人民立场、饱含人民情怀,彰显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新征程上,把“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汲取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矢志不渝与人民群众在一起,我们的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