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构建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是推动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日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为通过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指引。
普惠金融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普惠金融指的是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与其他金融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在地理空间和人群覆盖度上更加广泛,二是更加倾向于满足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的需求,三是以更低成本和创新服务来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因具有包容性、面向“基层”、成本“可负担”等特点,普惠金融对社会大多数群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具有显著的促进发展的作用。
普惠金融直接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和家庭收入差距。根据相关数据研究,从个体层面来看,家庭每增加一项金融服务,家庭收入便会上升12.4%。家庭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0%,农村家庭的人均收入将会增加11.2%,城市家庭人均收入可以增加5.0%,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收入带来的增幅是城市的两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意义。另外,家庭普惠金融指数每上升10%,户主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家庭的人均收入上升10.5%,大学及以上家庭的收入增加5.8%,普惠金融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收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普惠金融在整体提升家庭收入水平的同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大,从而可以有效缩小收入差距。
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家庭创业和就业两个机制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家庭创业。通过为家庭提供信贷服务,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缓解家庭的流动性约束;通过提供商业保险服务,普惠金融可以有效降低家庭创业风险;通过提供支付服务,普惠金融能够方便家庭经营。数据显示,对于低收入家庭,普惠金融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高收入家庭。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研究显示,农村家庭每增加一项普惠金融服务,家庭非农就业概率就会上升2.27%,其发挥作用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率,进而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二是有助于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并拓展家庭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拓展潜力巨大
发展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基本实现,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创新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银行机构网点已覆盖97.9%的乡镇,乡镇层面已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
但是,从需求层面来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从普惠金融的参与率来看,我国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率、正规信贷参与率等仍然偏低。根据世界银行界定标准,普惠金融包括储蓄、信贷、支付和保险四个维度。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按照家庭储蓄维度,我国拥有活期存款家庭占比为62.0%,定期存款家庭占比为24.9%,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不高;按照家庭信贷维度,我国家庭正规信贷参与率为12.6%,非正规信贷参与率为14.3%,正规信贷难以满足普通家庭的信贷需求;按照家庭支付维度,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位居全球第一,但仍有近两亿人尚无移动支付,数字鸿沟成为困扰家庭移动支付的一大难题;按照商业保险维度,我国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率为18.0%,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二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仍然面临融资难等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样本中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2%,非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0%,家庭经营对非正规借贷的依赖较大,普惠金融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从农户来看,依靠正规借贷的比例为17.2%,非正规借贷的比例为20.4%,非正规借贷的参与比例高于正规借贷,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尚有很大空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大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与之相匹配。
基于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增加普惠金融供给,更好服务普通大众。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金融排斥现象,满足各类家庭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发挥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促进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和覆盖广度。通过客户下沉,提高乡村人口、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低社会资本等家庭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水平。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普惠金融支持创业。积极推进家庭创业,为创业营造更好营商环境。帮助低收入群体通过家庭经营增加收入,支持普惠金融为低收入群体开展家庭经营保驾护航。三是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积极带动非农就业。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利用普惠金融为农村居民从事非农就业提供更好政策环境。四是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强化科技赋能,支持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促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获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作者:尹志超、孙爽,分别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