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坚守“魂和根” 答好时代答卷

2023-08-03 11:04:2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他着重强调: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只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才能在提交“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答案时,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两个决不能抛弃”,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结合”互为映照,熠熠生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已经深深铭刻在当代国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之中,成为中华儿女思想和精神的内核。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辩证思维,提出了坚守“魂和根”的科学方法论,为做到“两个结合”“两个决不能抛弃”、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守正是其前提和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为防止割断魂脉和根脉,通过“贯通”“聚变”“攀登”三重境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就不会数典忘祖、神魂颠倒,避免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

  “理论创新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社会实际,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实践的滚滚洪流中做好理论研究,才能及时解答时代新课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从时代的实践中产生。空谈误国、清谈误事,反映时代的声音,离不开时代的实践。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和群众,才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时代提出的问题是紧迫的、综合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答案不能支离破碎,应在互相依存的诸要素之间搭起桥梁,进行体系化整合,使之和谐共存。经验来自实践,实践产生真知,“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需要把经验上升为学术理论。“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体系化、学理化使经验知识赋予科学的阐释,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尤其要防止深奥的学究味、枯燥的说教腔,应恪守正道、千锤百炼,把能够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真知灼见理论化、系统化、教科书化。

  “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古训“立德、立功、立言”,注重“博施济众、功济于时”,隐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意蕴,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髓,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底气。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质,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魂和根”的结合统一,说到底就是“人民”二字。“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决不能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流于空想,必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总结出新鲜经验,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使之更能够“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

  (作者:刘晓庄,系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