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课题研究

营造开放供给侧生态灵活应对消费市场变化

2023-04-18 08:37:4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营造开放供给侧生态灵活应对消费市场变化

  ——专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

  本报记者 李元丽

  总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较上届增加20%;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1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各类采购商和专业观众超过5万人,进场观众超过30万人次……4月10日至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相比往届,本届消博会参展国别数、品牌数和采购商数等指标均有提升,展示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坚持扩大开放的广阔胸襟。

  当下,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以显著的发展韧性和确定性备受世界瞩目。围绕消博会效应、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接受了人民政协报记者的采访。

  消博会成交流大舞台

  记者:第三届消博会是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对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提振消费带来哪些变化?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杨继瑞:本届消博会旗帜鲜明,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助力疫情后消费新阶段的消费恢复和升级,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了红利机遇和展示大平台。

  与前两届相比,在本届消博会上,全球头部企业集聚度更高,新增了一些细分行业的全球头部企业;国内方面,消费精品更加优质,一批国内消费精品和老字号“国货”云集,消费供给端引擎强势。围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热点,本届消博会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促销售和促消费活动,推动参展商和采购商供需对接。这势必激发消费品市场的活力,提振市场消费信心,进一步激发消费转型升级和消费潜力的释放。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是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强引擎。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消博会无疑是一个引领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将汇聚国际国内优质消费品资源,优化国内供给,满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对多样高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了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国际国内品牌同台竞技机会,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促成采购成交和国际合作,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夯实了根基。

  首先,消博会为全球的消费精品提供了交易展示的平台,已成为推动全球商品和服务对接的桥梁,展现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磁性和魅力,有助于加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世界各国唯有“抱团取暖”,抵制“脱钩断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能营造自由、开放、公平、非歧视、透明和可预测的贸易投资环境,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其次,全球优质产品在消博会上集中展示,也为多国开展合作搭建了平台。消博会上的“卖卖卖”还是“买买买”,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为各国提供更多外贸机会,让世界共享中国消费升级红利,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行动,向世界传递出中国深化开放、共促世界发展繁荣的讯号。

  再次,本届消博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将进一步优化新发展格局下消费供给,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振了市场消费信心。

  最后,本届消博会展现了疫情后海南自贸港新形象,提档升级了大开放的营商环境。消博会期间境外展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外,展商还可享受离岛免税特殊通道。这使得消博会成为境外品牌企业共享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开放政策优势以及一流生态环境、营商环境优势的大舞台。

  抓住消费新趋势

  记者:中国消费市场容量大、梯次多、有纵深,是快速增长的立体化复合型超大规模市场。如何看待2023年的消费市场?如何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杨继瑞:2023年的中国消费市场是疫情后消费新阶段市场伊始,是消费潜力释放的关键期。

  第一,理性消费回归。疫情以来,随着使用场景和需求的减少,经济压力和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越来越趋于务实和理性。人们减少冲动消费,讲求产品品质,追求性价比,在购买行为上理性对待各类促销活动,乐于“货比多家”“该出手再出手”。

  第二,体验消费崛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商品和渠道选择的丰富,消费者除了追求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希望获得身体和心灵上的满足与愉悦感,在体验中消费。体验活动已深深嵌入到消费者购物旅程全链条当中,消费者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分享体验等各环节享受着“买买买”带来的愉悦。

  第三,创新消费显露。大量新零售渠道和新消费场景应运而生。在疫情影响下,消费者被动开启“居家模式”,逐步解锁宅家休闲消费场景,并越发发现其中的乐趣转为主动享受,这一消费场景催生的“宅经济”或成为疫情后消费新阶段持续演进的消费模式。

  第四,绿色消费热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和可持续的理念已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同。消费者也开始能够把绿色可持续的理念落实到消费行为中,其中不乏消费者愿意为绿色消费溢价买单。

  第五,网络消费强化。以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底层技术为基础的零售科技的创新和普及,正在推动整个零售生态向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消费者青睐信息化赋能的消费品和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的占比也在快速扩大,网络消费方兴未艾。

  因此,消费供给侧要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侧,“投其所好”关注产品性价比,满足消费者的理性消费需求;引领价值主张,构建品牌信任,布局全域消费者运营,打造品牌独特体验全渠道融合,满足消费者体验消费和创新消费需求;打造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绿色基底,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积极开展放心网络消费环境创建工作,着力消费维权,消费者擦亮眼睛,推动网络消费环境向好向善发展。同时,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开放的供给侧生态系统,灵活应对消费市场风云。

  打好“组合拳”促进消费升级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杨继瑞:疫情后的消费新阶段,是扩大消费、畅通供需循环的有利时期。针对制约我国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的堵点问题,要打好“组合拳”,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作用。

  ——提高居民收入是促进消费者“能消费”的“杀手锏”,要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渐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筑牢民生底线是促进消费者“敢消费”的“压舱石”。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着力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增加优质供给是促进消费者“愿消费”的“承重墙”。要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和新型消费需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优质化发展,放宽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服务业优质供给,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结构,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

  ——优化消费环境是保障“爱消费”的“四梁八柱”。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大消费领域违法违规惩戒力度。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强化线上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优化市场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