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2023-03-30 09:32:4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王桂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科技企业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更重要位置。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如何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着力于“解决什么”“由谁创新”“如何组织”“动力何来”等问题,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科技领军企业,走好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解决什么”,提升科技引领和破局能力。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实体经济要转型升级,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只有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安全、国家安全。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布局“建长板”和“补短板”并重的创新链。一方面加强对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另一方面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痛点,强化“硬科技”的高水平供给能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明确“由谁创新”,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企业位于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核心,是新技术需求的最先捕获者和最终应用者,是产业技术突破和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党的二十大提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意味着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仅是作为技术的承接方,更要成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导者。统筹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工具,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要提升个人所得税减免、个人持股、住房落户、教育医疗等人才政策含金量,支持企业用一流的平台和待遇,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立产学研之间人才多向流动的“旋转门”机制,激活科技人才发展“一池春水”。

  紧扣“如何组织”,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科学问题呈现出巨系统、非线性、突变性的特征,跟跑式的科研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科研战略思维、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从跟随式的逆向创新转向引领式的正向创新,坚持激发市场动力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以有组织的科研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要构建企业主导的新型举国体制,健全“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机制,支持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有的放矢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全球竞争中占先机、赢主动。

  着眼“动力何来”,畅通“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化链条。解决动力问题,根本在于加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和正反馈循环,推动从科学原理到实验室样品,再到可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和产品,最终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化,产业化的利润反过来哺育更多科研成果。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产出机制和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成果在企业产业化。完善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政策措施,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培育更多的“世界首创”“单项冠军”产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为“样品—产品—商品”的转化全链条提供充足“水源”,形成更高水平的创新循环新生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责任编辑: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