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帮扶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报记者 李元丽
“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张大方表示,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高校毕业生48.3万人,新增6.5万人,增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干货’,各高校也积极通过‘访企拓岗’等方式促进毕业生就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张大方如是说。
在张大方看来,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校园招聘活动提供的用人单位数量较多,毕业生可选的岗位也较多,但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普遍不强,签约率偏低,“有业不就、有业慢就”的现象较为突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舒适性和优越性,不愿意到民企私企、基层单位和艰苦地区就业,更不会去主动寻求就业机会。二是帮扶政策宣传引领不足。据抽样调查,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更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高校虽然知晓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优惠指导政策,但总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便捷地应用这些扶持政策来帮助毕业生,导致政策落地实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而缺乏吸引力。三是政策性岗位选拔时间错配。当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更倾向于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但因各种原因,相关选拔时间多在毕业生离校之际或离校之后进行,对于毕业生的积极求职心态造成了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校园招聘活动和企业的实际招聘工作,人岗不匹配的矛盾较为突出。
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张大方建议:要政府统筹协调,促进多元就业。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健全完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多元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及边疆等地区和到非公企业参加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特别是根据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问题,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实施细则”,对毕业生就业协议管理作出临时性调整,对“一对一”帮扶政策作出费用安排,调整制定重点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量指标确定方法和激励性措施,调整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保证及其控制的策略,协调好各级职能部门、各类事业单位安排就业的组织工作。
与此同时,还应搭建多方平台,打通就业创业渠道。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各类人才招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申请等信息,积极开展人性化创业就业服务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政校合作、校地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式,认真实施“特岗教师”“选调生”等项目,打通“就业创业最后一公里”,提前为实际就业锁定毕业生。三是搭建就业帮扶平台。人社、财政等职能部门应适当增加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困难补贴的额度(目前1500元/人),并为残疾、孤儿、烈属、少数民族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强化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落地。
最后,张大方表示,还需加强多方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各级人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开展公共服务,构建覆盖院校、园区、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对各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并提供咨询,帮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获得相应的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政策扶持。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为创业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等选择投资对象提供机会。要拓宽人事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范围,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提供档案保管、人事代理、社保代理等服务。同时,媒体要正确引导“转变就业观念”的社会舆论,营造积极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