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的“商量”实践及时代价值
雷杰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力量。济南市政协创建的“商量”平台,在协商实践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活力,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探索了有效形式,也高度契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为“商量”实践提供广阔舞台,同时“商量”实践也将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彰显更加鲜活的时代价值。
一、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深刻把握这一重大理念所涵盖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在一系列关键环节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深刻认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定地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使命和己任,团结带领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辛探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已命运的主人。《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本质和核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升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由之路。
(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利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保障。离开了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失去了方向和力量。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才能有效通过各种民主渠道,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形成国家现代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深入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可以看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贯穿从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到监督的整个过程;是全方位的,保证人民在政治生活各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全覆盖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而西方资本主义选举民主,或在选举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或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或为了选举互相掣肘、内耗严重。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独创性地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真正实现了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作上的协调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的有机融合。
(四)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长期实践中,我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和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民主选举和民主立法,实现党的主张、人民意愿与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赋予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功能,在民主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拥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项政策措施上来,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商量”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中的特点和优势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基于这一性质定位,人民政协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不断完善协商内容、拓展协商形式,把协商民主的要求落实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的各项工作之中。近几年来,济南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创造性打造了党委重视支持、聚焦民生实事、各方代表共商、主流媒体参与的专门协商平台——“商量”。五年来,“商量”之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实践中书写协商民主篇章,凸显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制度优势。汪洋主席充分肯定济南“商量”工作,指出“商量由政协委员主持,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基层代表参加,就相关问题开展面对面协商,既助力科学决策,又推动工作落实;既反映民声,又引导民意,体现了双向发力的特色和优势。”
一是接地气,“商量”离老百姓特别近,凸显出便捷性、常态化、开放式的特点。从创办“商量”之初,市政协就反复强调,“商量”不是一个节目,而是一个全新的平台,明确要求开展商量必须做到“实打实、面对面、真商量”。之后几年“商量”平台不断改进,大致经历了品牌培育、平台下移、制度建设三个阶段,而每一次改进的一个主体方向就是推动商量平台更加开放、灵活、走向基层。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便捷性,把“商量”平台办到群众的家门口。目前,“商量”平台已拓展到市、区(县)、街(镇)三个层级和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商量在区县、商量在街镇、商量在社区普遍开展起来,同时依托党派、群团、有条件的界别、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等,不断把“商量”平台扩展到各个方面。目前全市“商量工作室”已发展到260多个,延伸了商量触角,拉长了协商链条。二是常态化,构建起“122+N”的年度协商格局,即1次全体会议、2次议政性常委会、2次专题协商会、N次(实际每年8次以上)专题“商量”,基本做到了一月一专题、月月有商量。每次商量活动,都根据议题需要,组成专题调研团队,不打招呼、不搞陪同,而是一杆子插到底,直奔基层、直达一线,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进校园,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商量,共识在一线形成,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山脚水旁都涌现出现场商量的生动场景。三是开放式,为群众参与商量活动大开方便之门。每次商量都发布公告,从会场到现场,从集中到分散,从线上到线下,基层群众可选择多种形式参与商量。据统计,每个专题商量的群众参与人数都在50至100人之间。四年来市政协累计开展39个专题“商量”,基层群众参与人数达到2000多人。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协靠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二是有温度,“商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商量活动之中,通过“商量”顷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努力推动“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在“商量”选题上,既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又把着力点放在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难事上。通过党政交题、委员荐题、各方征题、政协选题等方式确定商量议题,经主席会议研究后报市委常委会同意,形成年度协商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台帐。特别是注重把群众点题与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融合起来,把那些党政重视、群众关切、议题明确的实事、难事作为商量专题。这些年,从“文明出行”到“建绿透绿”,从“城市有机更新”到“提升城市品质”,从“推进乡村振兴”到“大学+引爆新动能”,从“社区居家养老”到“幼有所育·点亮未来”,从“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到“让瞪羚企业多起来、强起来”,都很好体现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原则。让群众参与选题,这只是开展商量的第一步,群众更关注的是通过商量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在这方面,“商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采取四种形式推动商量成果的转化运用,即:通过《专报》权威性转化,梳理归纳协商意见建议报送党委、政府参考;引导各方联动性转化,参与商量的各方代表主动践行协商共识已经成为自觉行动;纳入提案督办性转化,将重点协商成果及时转化为提案办理;借助媒体放大性转化,“商量”专题片的点击量大都超过百万,最高达到500多万,“商量”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协商成果的转化运用,不仅展现了政协担当,也为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协商提供了持续动力。
三是讲平等,“商量”秉承有事好商量,形成了真诚包容有序的表达机制和协商文化。人民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从参与主体上,形成完善了“4+N”模式,“4”是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有关部门、群众代表,“N”是与议题相关的群体代表,他们不分职业、年龄、学历,在“商量”平台上一律平等,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既不搞少数人主导,也不搞不同群体的利益博弈,而是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相互尊重、畅所欲言,理性有度、合法依章。从协商方式上,坚持真诚商量,协商各方以相互信任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平等探讨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充分说话、说心里话,任何人包括党政部门在内都平等参与,不居高临下,不强加于人。坚持体谅包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既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坚持遵循原则、有序协商,主张积极参与而非随意失序、有效表达而非含糊其辞、互动交流而非各说各话、寻求共识而非议而不决,确保商量活动既认真有序又生动活泼地开展,使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可能。可以说,“商量”丰富和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和实现形式。
四是求共识,“商量”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统一,达到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目的。“商量”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并贯穿于选题、调研、协商、反馈的全过程,发扬民主与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展现出阵地、平台、渠道的多方面功用,在加强引领中相互赋能、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加强引领是济南市政协“商量”平台的一个突出特点,引领是前提,共识是目的,引领是主动的、向上的,共识是积极的、有为的,正因如此才使“商量”工作拥有了持久的感召力和生命力。在具体实践中,“商量”坚持以“引”为要,每次专题商量都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对调研、协商全过程的组织保障和思想政治引领,自始至终确保商量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坚持以“引”增智,通过委员讲坛、专家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把党的主张在社会各界广为传播,增进认同,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想问题、提建议建立在科学思维和深入调研基础之上;坚持以“引”聚力,注意把事关改革发展的大事难题作为协商议题,通过“商量”渠道联系群众、了解情况、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共识。比如,“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防疫双测温两报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等专题商量,就很好地体现了“商量”这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接地气、有温度、讲平等、求共识构成了济南市政协“商量”工作的特色图画,回答了为啥商量、商量什么、谁来商量、怎么商量等一系列问题。“商量”工作由内到外、由点到面,从内容到形式渐次展开、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泉城“商量”演进为全城“商量”、全程“商量”。“商量”展现出开放、为民、平等、持续等特色和优势,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探索了有效形式,高度契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和要求,为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实践。
三、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彰显“商量”的时代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在推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领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推动“商量”向前、向实、向优发展,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彰显时代价值。
(一)突出“商量”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商量”打造成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承担着引领各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商量”作为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把突出政治属性放在首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完善委员讲堂、专家讲座工作机制,组织委员在商量实践中主动发声,深入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通过“商量”的有效运行,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共识和自觉行动,把社会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厚植党治国理政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要不断深化凝聚共识工作,进一步改进商量形式和表达机制,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丧失主导,在充分商量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凝心聚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
(二)突出“商量”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强化人民主体地位,让基层群众在广泛参与商量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讲是保证人民广泛民主权利的参与式民主。“商量”之所以被基层群众称赞为“靓丽风景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量”本身可感知、能触摸、宜参与,人民群众在参与“商量”的过程中享受到广泛的民主权利、推动了许多难题的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人民主体地位,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通过开展“商量”营造更加生动丰富的协商场景,不断增强“商量”的感召力和人民群众对协商民主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改进协商方式,坚持开门商量、开放商量,健全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和程序,拓展“互联网+政协”思维,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化“固定+移动”“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着力搭建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全开放“商量”平台,贴近群众生活,服务基层治理,更好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协商内容,坚持协商议题与中心工作高度融合、与群众的急难愁盼同频共振,更加注重把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生态环保、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作为开展商量的重要内容,广泛凝聚共识,提出协商建议,助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切实增强政协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商量”的参与功能,进一步完善协商工作格局,让“商量”成为域内汇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和依法决策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协商贯穿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突出协商于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的全过程。按照党中央规定,依法决策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这样一套法定程序,公众参与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首要环节。从济南过去几年的实践看,“商量”具有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天然优势,对于参与和推动依法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要充分发挥“商量”的这一特色优势,深刻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新要求,进一步拓展“商量”渠道,推动“商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努力让“商量”成为市委、市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依法决策的必备一环。这应该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视野下,济南市政协推动“商量”创新发展、彰显“商量”时代价值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标志。一是推动“商量”横向拓展,加大“商量在部门”搭台力度,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依托委员比较集中的市直有关部门打造专业化的“商量工作室”,在全市构建起上下呼应、纵横交织“商量”工作格局,使“商量”更好走上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轨道。二是推动“商量”议题前置和超前协商,加大制度化“商量”建设力度,重点是把“商量”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体系之中,为服务科学决策提供更多议程选项和前瞻性建议,并把民主协商与民主监督一体运作、相互赋能,增强其引领公众参与、推动依法决策的重要功能,发挥其有利于形成发现和改正决策失误和错误的机制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并努力把“商量”纳入市党政决策体系这一关键措施充实到新的《实施意见》之中,以使党政部门自觉用好“商量”平台,由“邀您商量”向“我要商量”转化,推动形成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长效机制。三是实行“商量”召集人制度,加大专出特色、专出优势、专出水平的工作力度。在横向专业化“商量工作室”设立召集人和召集人助理,在政协相应专门委员会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下,专门负责某一领域商量活动的议题设置、程序安排、商量召集。每个专业“商量工作室”设1名召集人、2名召集人助理。召集人可以是政协常委,也可以是政协委员,以进一步强化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和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商量”的专门意识和专业品质。总之,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创新工作举措,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实实在在的参与实践,以助力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济南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