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县域经济发展还是要靠产业支撑

2022-05-30 09:46:03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口述/郑学炳 整理/本报记者 徐艳红

  “郡县治,天下安”,重视县域社会管理,一直是我国国家治理的传统。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

  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最关键、最基本的环节和单位。

  县城发展好了,区域才会好

  当下,无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城都是非常重要的单位。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节点和桥梁,是承接大城市、大区域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此外,县城还是重大的消费场所。全国有2000多个县城,如果县城消费乏力,说明老百姓的“钱袋子”不鼓,对大城市也没有支撑力。不要小看县域经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都可以县城为依托。

  大约两周前,我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调研,那里的情况令我震惊。在以往的认知中,发达的电子商务应该布局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里,没想到的是,大竹县的电商园区做得风生水起。白茶是大竹县的特产,电商园区里的200多家企业,依托白茶,将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网络培训、茶艺培训、茶具生产及茶叶文创等建设成了一条龙产业链。县里的经济发展好了,消费能力自然也上去了。

  县城发展终要靠产业支撑

  我比较关注县城的产业发展。产业是支撑县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有产业才有就业和收入,才有产业链和供应链,才会配套建设更加便民的基础设施。我国地域广阔,县城各有特色,一二三产各不同,三产主要是旅游业,当然也有以新兴混合性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城。

  四川阆中市是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利用三国文化、文化衍生特产等有了极大发展。三国时期的张飞曾做过巴西太守,后葬在阆中。还有一些特色产品,如张飞牛肉,可作食品、医疗保健产品的保宁醋等。旅游业成为阆中支柱产业的同时,也带动县城及周边农村人口的就业。

  产业发展好了,县城就有了人气,医疗和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也会向县城倾斜,如此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如四川达州宣汉中学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因此,宣汉县的房价都比市里的房价高,优质教育聚人气的效果也显现出来了。

  未来县城要有产业,还要有文化特色

  县城除发展产业外,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乡土文化,千篇一律的县城就缺少了底蕴。要挖掘本县的特色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红色文化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要倍加珍惜。如四川巴中市的南江县曾是川陕苏区,上世纪30年代,当地有22000多人参加红四军,到解放时仅剩1000多人,南江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这里的红色文化一定要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县城应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地。这既是指县城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县域经济也要做大做强做好。当前,四川省正在农村实施两项改革,即乡镇区划和村级区划调整,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域,进行统一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按产业划区划片管理,整体推进“三农”改革。

  总之,未来的县城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催人奋进,蓬勃向上的希望之城;一定是环境优美,宜居利业的美丽之城;一定是共同富裕、和谐共生的文明之城。这样的县城谁不向往呢?

  避免农村“空心化”、土地撂荒关键要发展好集体经济

  有产业链支撑的县城,可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反哺农村,最终实现城乡无差别化。农村人到县城居住,城里人、新乡贤到农村创业、居住,就能形成双向流动。农村跟县城要平衡和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发展集体经济。我在四川调研期间同时发现,土地撂荒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在丘陵地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走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可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利用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手段来发展集体经济,将可成片地的土地流转后形成规模化经营,利用物联网、滴灌、温室种植等技术,让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可以让农村人进行分流,一部分变成农业产业工人,一部分出去打工,一部分做销售,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县城及大城市去,如此,县城的建设就能与乡村振兴很好地衔接起来。

  农村是县城的第一车间,县城周边的农村应有意识地根据县城及城市需求承接和匹配产业资源,如初级加工的项目等,这样就可以带动农村跟县城产业匹配发展,使整个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平衡。

  总之,找准、找好县城建设的突破口,更新发展理念,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一定能行稳致远,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能够实现。

  (郑学炳系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