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要闻

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紧

2022-05-10 09:00: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气象条件总体良好,农业生产服务持续加强,春耕备耕平稳有序推进。据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大豆意向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国内粮食生产受到冲击,但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委主动作为,采取有效措施,对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有着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

  赖应辉认为,放眼当前和未来,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会持续增加,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加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一要实行化肥补贴。据赴农村调查了解,今年以来化肥价格普遍上涨30%以上,特别是硫酸钾复合肥,2021年150元/百斤,今年200元/百斤。有关部门应研究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发放化肥等农资补贴。二要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玉米不仅是重要口粮还是饲料的重要来源和许多工业品的原料,目前存在一定的产需缺口。今年扩种大豆的同时还要稳定玉米面积和产量。

  展望第二季度,赖应辉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不过,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抓得实而又实。

  一要落实责任。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2022年的粮食生产目标也已经国务院审定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下一步,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尽快制定出台省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压实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

  二要提高收益。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在稳定原来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基础上,要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幅度,确保种粮农民有合理的收益。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三要夯实基础。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加快建成一批品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库,在保持水稻等品种领先基础上,实现劣势品种的突破,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夯实基础。(李元丽)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