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地方实践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政协“微协商”带来“红利”

2021-12-15 09:26: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金点子”转化为“金果子”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政协“微协商”带来“红利”

  本报记者 鲍蔓华 通讯员 朱瑶敏

  “小区里的电梯都修好了,进出也放心许多。”“已经收到通知了,我家孩子可以在罗西二幼上幼儿园了。”……近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状元街道罗西社区的居民们,享受到了协商带来的“红利”。

  成果源自一场聚焦“和合社区”建设的“村头巷尾商商量”基层政协协商活动。协商结束后仅一个月时间,相关部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了基层治理执法力量不足、电瓶车飞线违规充电、楼梯间消防通道占道等6件民生实事。

  为了把“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落在实处,龙湾区政协在省政协打造的“请你来协商”平台框架下,立足地域特色创新推出“村头巷尾商商量”品牌,以在群众生活生产“一线”搭台的方式开展“微协商”,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同社会治理有效结合。

  ■ 聚焦“小问题” 惠及“大民生”

  如何高质量写好村社融合“后半篇文章”?龙湾区政协“村头巷尾商商量”首场活动在瑶溪街道南阳社区开锣。活动中,政协委员、区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社负责人、居民代表等面对面,针对“村社融合”主题实事求是提问题、务求实效提建议、认真负责作回应,正式拉开了龙湾区政协探索实践基层政协协商的序幕。

  住房公积金管理和服务、安置房保质提速、村居环境整治、共享单车管理……在“村头巷尾商商量”推出近两年时间里,31场主题鲜明、贴近民心、回应民声的“村头巷尾商商量”微协商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场协商的议题都秉持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原则,采用党委点题、政府出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的多元选题机制,真正做到议题切口小、关联广、联系密。

  ■ 立好“台柱子” 唱好“协商戏”

  风景秀美的杨梅观光园、烟火味浓郁的蓝田村村头、古色古香的寺前街老宅、热热闹闹的南洋社区文化大礼堂……在龙湾的“村头巷尾”、群众家门口,都能看到政协协商的台子。政协委员、各界群众、专家学者、党政部门负责人……多元协商主体被纳入“发言轨道”。亲切的吴越乡音声声入耳,各方观点充分表达,“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文化在“村头巷尾”蔚然成风。

  为了保障基层政协协商的组织实施,区政协在全区6个街道和经开区分别设立了政协工作联络组,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任副组长,将全区215名委员划入其中。实践中,各联络组负责“村头巷尾商商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委员和群众的联系联络等具体工作。

  ■ 打通“履职链” 夯实“成果链”

  “这两天将完成环镇路海滨段中间隔离带、斑马线及错时停车标志的配置。”“针对停车难问题,将平整村庄沿河地块,新建停车场车位30个。”……

  去年10月,区政协关于环镇路海滨段建设管理的“村头巷尾商商量”微协商活动结束后,一份建言资政专报提交至区委、区政府领导手中,获得了包括区主要领导在内的3位党政领导的批示。随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具了《关于环镇路相关问题的政务交办通知书》,针对6项具体问题,逐一提出15项整改举措与完成时限,让政协的“金点子”转化成为惠及民生的“金果子”。

  从组建“政协智库”邀请专家学者提供专业意见,到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机制,区政协坚持打通履职链与成果链,如走进寺前街“商商量”邀请专家学者代表,从最大限度留存老街特色、发挥传统文化效益的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坚持通过视察、调研等监督手段,对成果落实开展“回头看”“再监督”,如围绕安置房建设问题,从“保质”“提速”两个方面,分别开展实地调研与协商座谈,融合视察、监督,助力实现群众“安居梦”。

  如今,“村头巷尾商商量”已然成为龙湾区政协的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