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支持保障力度
韩爱丽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劳动教育全覆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支持保障力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劳动教育教材未能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央财政对全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各地组织编写、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一律免费提供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目前,大部分省义务阶段劳动教育教材未进行统一选用,教材也由学生自行购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
二是劳动实践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实践,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中,除学生家务劳动和校内劳动不需要或仅需要有限的经费,其他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各种劳动实践体验,均需成本费、交通费、食宿费、保险费用等,在学校经费中均无这方面经费。
三是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不足。尽管目前各省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工作,但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需求。大部分实践场所教学条件不完善,缺乏开展劳动课程的硬件保障,教学设施设备满足不了需要,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尚未建立共享机制。
建议:
一是足额落实免费劳动教育教科书资金。各地财政按规及时足额安排地方应承担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免费教科书和部分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免费教科书按时、按量、按质、免费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二是健全劳动实践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各级财政积极统筹自有财力,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补充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是加强资源开发。把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满足劳动实践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