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名一刀切“数字化”不可取
本报讯(记者 路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政府配套建设了很多中小学,这本是地方政府发展教育惠及民生的好事,但在学校建设中,却出现了对新建学校以高新第XX小学(XX为数字)、高新第XX中学命名,并将原有学校名字也改成高新第XX小学、高新第XX中学的“数字化”现象。近日,在陕西省政协编发的社情民意信息中,民盟陕西省委员会呼吁,把学校校名一刀切“数字化”不可取。
民盟陕西省委会认为,如此命名,似乎去掉了乡土味,有了城市化味道,易于教育部门管理。但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校名的命名应更多考虑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地域因素,不能全部简单冠以数字。
民盟陕西省委会还表示,以数字序列取校名有三个不利:数字比较抽象,不能与地域相结合,不利于认知、记忆;缺乏文化气息,每个城市街道、地名都是历史积淀形成的,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共同认知感,容易引起共同的情感认同,千篇一律的数字化无疑是文化的缺失和贫乏的体现;民办学校都在学校起名字上彰显办学特色和人文理念,从校名开始树品牌,公办学校却“去文化”,把教育管理以“数字化”编号来简单管理,一刀切“数字化”抹去了学校校名原本具有的文化底蕴。
为此,民盟陕西省委会建议:教育部门在新建学校起名上,应将学校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与数字化结合起来,既要简洁好记、不产生歧义,也要考虑群众共识基础。对原有已经使用过多年的校名,只要不生僻、没有歧义、谐音不雅等因素,建议继续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