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触角延至最基层 协商平台建到家门口
履职触角延至最基层 协商平台建到家门口
——沈阳市沈河区政协开展“协商在社区”制度化实践
【摘要】沈阳市沈河区政协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着眼于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开展了“协商在社区”活动,形成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制度化实践。本文对“协商在社区”活动开展的动因、特点、机制、成效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沈河区政协 协商在社区 社会治理
◎ 张顺成
沈阳市沈河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眼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在全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开展“协商在社区”制度化实践,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协商成果,推动解决了许多民生难题,给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一、动因:小平台、大协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速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市县政协的最大优势是面向基层百姓,主要工作是协商、主要工作方式是搭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沈河区政协拥有200多名政协委员,是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协商力量。要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以推进协商民主为纽带,形成上下互通的组织体系,保障协商履职有效有序开展,以充分彰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优势。特别是沈河区委、区政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考察沈河多福社区时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指示精神,再次明确要以“两邻”理念引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沈河的殷切期望,区委提出了先社区治理后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区委有要求,政协有行动。沈河区政协必须在践行“两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出响亮声音,贡献政协力量。
按照上述要求,在沈河区委领导下,区政协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协商在社区”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并按照“均衡化”的原则,把200多名委员平均分配到各街道地区活动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地区活动组组长,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领导下建立了政协组织搭台、多样主体广泛参与的协商平台。20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社区,将协商民主的重心下沉,也把政协形象带到群众之中。
二、选题:小切口、大民生
沈河区政协突出问题和需求导向确定协商议题,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开展协商,建立完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有机结合的议题产生机制。重点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社会治理的焦点、群众生活的难点开展协商,坚持群众期盼什么,政协协商什么;群众反映什么,政协协商什么。注重选择切口小、关注广、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作为协商重要内容,通过“小切口”选题,协商解决“大民生”难题。如沈河区政协通过组织委员调研了解到,沈河区北站街道狮慈社区一栋居民楼与附近幼儿园围墙之间长期存在一处长约80米、宽约2米的“卫生盲区”,积存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环境。对此,政协委员开展了实地走访调研,认真细致做好居民情绪安抚工作。调研后,我们组织北站街道地区活动组召开了协商会,部分政协委员、幼儿园代表、街道社区干部及居民代表20余人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达成协商共识。同时社区在居民楼每个单元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逐户与居民签订《承诺书》,号召全体居民共同爱护环境,杜绝抛撒垃圾杂物的行为,真正实现了“小切口”协商解决“大民生”难题,“微协商”助推社会“大治理”。
三、特点:小角度、大视野
坚持不调研不协商,议题确定后组织委员进行充分调研。围绕议题组织委员走进社区、贴近百姓,深入群众家庭,了解群众诉求。同时为营造良好协商氛围,直接有效解决问题,协商地点采取会场和现场相结合,议题相关方面坐在一起,不设主席台,不设发言席,在协商过程中采取发言、讨论、提问、解答、辩论等方式,形成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真诚协商的良好氛围。如在沈河区五里河街道金生社区一居民楼的电梯安装推进中,区政协组织委员调研发现,最大的阻力是低楼层居民抵触,这些居民担心安装电梯后既不能给他们带来出行的便利,又担心空间变小和噪声困扰。在社区协商会中,一方面向低楼层居民说明安装电梯的好处,即出行方便、房屋增值,即使现在不需要电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行将会越来越不方便,也会出现“望楼兴叹”的情况;另一方面与电梯安装企业达成平层入户共识,从厨房直接入电梯门,既不影响上下楼,又不遮挡阳光,意见达成共识。经过协商后各方面努力,这个单元电梯安装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同一幢楼其它单元看到新加装电梯这项利民工程带来的出行便利,纷纷表示安装意愿,经过协商也启动了加装电梯工程。又如组织委员在南塔街道调研时发现,该街道南塔社区和文荟社区居民反映最突出的南塔社区树木虫害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问题;文荟社区门前甬道破烂不堪无路灯影响居民出行问题;南塔社区所辖富景华庭小区一居民楼多年来楼顶漏雨失修、墙体开裂脱落导致安全隐患问题。为此,沈河区政协组织南塔地区活动组委员利用政协协商平台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集中攻坚。针对富景华庭楼房漏雨问题,委员从建筑专业和法律角度为居民耐心说明漏雨墙体长毛原因及启动维修基金需严格履行相关法定程序,让百姓在明白了相关问题的同时,也对街道、社区工作给予理解,并形成了提案,助推问题尽快解决。经过街道和委员与房产维修单位等部门多次沟通协调,资金和维修方已经基本落实,明年开春就动工维修。针对南塔社区树木虫害和文荟社区甬道修复、路灯设置等问题,部分委员还主动出资或协调相关爱心企业予以解决,赢得了社区群众广泛赞誉。
四、机制:小措施、大作用
注重把凝聚共识贯穿协商全过程,坚持协商就要真协商,协商就要有成果,积极协助区委区政府推进在基层的工作事项,广聚共识推动决策实施。实践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经协商能解决的要积极促进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宣传政策、解释说明;对协商过程中持不同意见的群众,要及时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对协商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全局性苗头性问题、建设性意见和可操作性建议,形成专题协商报告由区政协报送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注重协商成果的落实和转化,对协商成果落实情况开展再监督,对协商成果转化要在相似领域解决相似的问题中复制和推广,努力推动协商成果进入区委区政府决策环节,转化为全区共识和促进相关工作的具体举措。如针对沈河区万莲街道辖区老旧小区众多、“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的问题,我们将万莲街道委员地区活动组20多名政协委员分成三个协商共治小组,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最终决定将破解小区环境卫生难题作为协商议题,并形成了构建居民、社区、环卫企业、物业企业“四位一体”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治理体系的工作思路。协商会上,委员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和各自专长,有的直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的提出建议着眼长远发展,为研究确定《万莲街道小区环境卫生公约》贡献委员智慧。“四方公约”形成后,万莲街道选定泉园社区公务员小区作为试点小区,在实践中检验公约的生命力和可行性。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公务员小区依靠“四位一体”工作体系顺畅运行,小区卫生环境大为改观。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顺利通过了上级检查验收,也赢得了小区居民的称赞。
五、成效:小活动、大影响
通过建立制度机制,开展委员“协商在社区”活动,沈河区政协感到“小活动”发挥了“大作用”,收到了“大成效”,产生了“大影响”。一是形成了“协商在社区”助推沈河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协履职新机制。沈河区委主要领导亲自听取区政协“协商在社区”制度建设专项汇报,对协商工作高度肯定,并把“协商在社区”纳入区委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体系,要求区政协用好这一平台,协助区委、区政府增进人民福祉,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街道党工委书记普遍感到,政协“协商在社区”活动发挥了制度优势,成为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管用的抓手。二是实现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民意恳谈过程变成与群众沟通思想、体谅包容、增进共识的过程,致力于把党委政府的决策思路和人民群众的想法、说法、看法凝聚在一起,起到了求同存异、求同化异、求同缩异的作用。三是找到了激发政协委员履职能动性的新办法,使地区活动组的委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协活动。参与协商的委员同群众接触更加密切,发现的问题更客观,听到群众的意见建议更真实,从而撰写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等就会掌握第一手材料,提高了协商议政的“命中率”。用政协委员的话说,“协商在社区”意味着政协在距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有了一个稳定的履职渠道。
下一步,沈河区政协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提出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在社区的协商履职实践,搭建更多与群众“面对面”的协商平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更好发挥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群众真切地感到政协离他们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树立新时代人民政协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
(作者:沈阳市沈河区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