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地方实践

基层政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2021-11-04 09:11:05 来源: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我有话说
0

  基层政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广东省顺德区政协的实践探索

  ◎ 李鹏

  【摘要】人民政协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县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线参谋部”,是沟通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找到基层社会“最大公约数”的重要载体和理想平台,是推动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前沿阵地。顺德区政协面对当前顺德改革发展的难题,积极作为,打造“有为政协”,为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思考区县政协如何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滋养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区县政协 顺德区政协 专门协商机构 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属性及其运行机理研究”(项目立项号:GD20TW04-01)的部分成果;广东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研究和教学基地”年度重点课题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1]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在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区县政协作为最基层的政协组织,是沟通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找到基层社会“最大公约数”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是推动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前沿阵地。区县政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一、在攻坚克难中打造“有为政协”

  顺德是全球知名制造业重镇,拥有家电、装备制造两大超2000亿级产业集群。昔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成就了顺德的快速工业化,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但也留下了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382个村级工业园。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村级工业园已难以为继,成为顺德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何盘活村级工业园用地,为下一次经济腾飞提供空间载体,已成为当务之急。顺德区政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建设“有为政协”,努力克服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困难,动员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聚焦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深入调研、建言献策,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加强民主监督,积极探索实践基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有效形式,有力推动了区委区政府“头号工程”的落实,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政协党建为引领,夯实基层政协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政协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顺德区政协大力推进政协党的建设,发挥好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主动争取区委对政协工作的支持。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定期向区委汇报区政协党组工作情况、年度协商计划、政协常委会工作情况等;区政协常委会主动配合区委中心工作确定协商计划和履职重点,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发力,主动对接“头号工程”,把“村改”列为常委会议政专题,选准切入角度,深度调研、重点攻关,将建言献策“村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建立和完善邀请区领导出席政协协商活动制度,召开区情政情通报会及重点提案督办活动,邀请区领导到会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建议,为委员建言资政明确方向和重点。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顺德区政协以常委会、党组、党委、党支部、专联委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班子成员带头学、举办讲座专题学、开展培训系统学、机关干部跟进学等形式,确保党中央对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政协的全部工作中。2019年,共召开专题学习会议19次、委员培训班4期,参加学习的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达680余人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政协党的建设水平和质量。印发《关于加强区政协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细化规范六个方面25项具体措施,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各专委会和镇街联委会全部建立党员委员活动小组或党员委员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建立党员委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中共党员委员每2个月参加一次双重组织生活,让每一位党员委员既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单位的支部活动,又能积极参加区政协党组每年所组织开展的各项党内活动,全面提高基层政协党建工作质量。

  (二)多措并举协商建言,彰显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案是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顺德区政协以提高提案工作质量为抓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积极建言资政。近年来,群众对村级工业园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等问题意见大、反映强烈,顺德区政协委员以履职为民的情怀担当,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和诉求,深入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看法,分析研究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对策。在2017年区政协全会上委员们提出了一批有关“村改”的提案,如“关于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和产业发展保护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村级工业园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关于重点改造顺德区村级工业园的建议”。区政协主席会议将《关于加快顺德村级工业园综合整治提升》系列提案列为区委书记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为区委2018年将“村改”作为“头号工程”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建言资政的前瞻性,做到了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紧密围绕基层社会实际问题完善制度化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清单式”月度协商制度,围绕“利益补偿、生态环保、产权清理”等基层社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每月召开一次“月度协商座谈会”,联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探索走出区政协常委会会议室、走进一线协商现场,开展联合调研和面对面协商,每一期月度协商成果都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送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2019年,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顺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如何更好落地”“强化中心城区聚集辐射能力”等10场专题协商议政活动,广泛听取民意、凝聚共识、争取支持。“月度协商座谈会”已成为符合顺德实际、彰显专门协商机构优势的制度化平台。搭建“论道顺德”专门协商平台。顺德区政协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创设“论道顺德”建言资政新平台,每年年初按照党政关心、群众关切、委员关注的标准精选十个热点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到协商现场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交流互动,邀请议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出针对性问题和可操作性建议,邀请相关商、协会人士及市民群众提出意见和反映诉求。通过在开放的公众环境下举办建言资政座谈会,营造平等协商、真诚坦率的氛围,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的呼声、意见和诉求,使与会的委员和市民群众围绕协商议题各抒己见、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推动了一批有关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基础教育等民生问题的实质性解决。每一期建言资政座谈会后,区政协都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梳理成《意见综合》或《社情民意反映》,报送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三)扎实开展民主监督,助推党委政府决策落实见效。顺德区政协紧盯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围绕“村改”“头号工程”实施不同阶段出现的重点问题,如规划制定、拆迁补偿、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群众收益、环境保护的贯彻落实情况持续开展民主监督。通过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一同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评议,对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既把握政协民主监督不具备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性质定位,又突出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影响力。创新民主监督机制。尝试以派驻监督小组的方式开展民主监督,从设立“20个民主监督小组”升级为民主监督的全覆盖,制定《顺德区政协2019年向村级工业园区委派民主监督员“两个全覆盖”工作方案》,将全区300多名政协委员分为48个监督小组,由主席、副主席、党组成员担任小组联系领导,政协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政协专、联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民主监督小组组长。实现全体政协委员人人参与“村改”民主监督,对全区所有“村改”项目“一个不漏”地监督。民主监督小组通过听取情况汇报、组织民意调查、进行走访座谈、实施明察暗访、开展监督回访等形式进行民主监督,使委员在民主监督过程中熟悉“村改”政策,理解“村改”重大意义,进而影响身边群众支持“村改”。创新民主监督工作方法。为把民主监督做扎实,顺德区政协建立民主监督“七个一”工作机制,即围绕区政协确立的监督事项,监督前进行一次政策法规学习、征求一次分管领导意见;监督中进行一次实地调研、与群众开展一次面对面交流、参与一次招商引资活动、完成一次社情民意收集;监督后报告一次民主监督情况。2019年,顺德区政协还组织政协委员100多人次参加区委区政府、公检法及区各职能部门、各镇街的民主决策咨询、民主监督等活动,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7条、《意见综合》或专题报告4份、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报送区委区政府,推动了一批社会热点问题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完善制度机制,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也是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显著优势。顺德区政协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努力健全和完善广泛凝聚发展共识的团结联谊机制。坚持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征询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基础上共进步;坚持情况通报会制度,邀请区委、区政府及部门负责人,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它情况,为政协各参加单位知情明政、献计献策创造条件;开展专、联委会结对联系活动,积极开展协同履职,加强对镇街联委会工作指导和委员走访联系活动,2019年,顺德区政协主席、副主席带队开展走访活动22次,走访委员所在企业(单位)50余家。健全和完善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保障机制。区政协积极探索基层政协发挥作用、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逐步完善“四级联系制度”,建立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党员委员联系非党员委员、委员联系市民群众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基层政协工作上下联动。不断加强镇街政协联委会工作制度建设,将镇街联委会工作要求拓展为“八有”建设——一有区政协统一制作的“XX镇(街道)联络委员会”挂牌,二有固定办公地点作为各镇街联委会接待委员来访、公务、履职的场所以及联委会每年有固定的活动经费保障委员履职活动的开支,三有镇街安排的固定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跟进政协工作,四有规范的联络委员会年度学习研讨、专题调研、视察、沟通协商活动,五有本届政协工作相关制度公示和委员履职情况登记、委员提案信息汇总、活动简报等一系列台账资料,六有每月一次的委员履职活动,七有体现地方特色的政协履职品牌,八有年度工作成果展示和“委员之家”活动情况、委员履职情况的工作总结、评优。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各镇街联委会充分延伸了政协工作的触角,打造了聚焦社情民意的载体,拓宽了委员履职平台,为政协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健全和完善政协机关干部管理制度。构建务实管用高效的制度机制,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政协“担当有为”意识,弘扬一线工作思维,激励干部在新时代干事创业,不断提高服务政协履职和服务委员、服务群众的能力,高质量完成各项履职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五)以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民政协履职效能。顺德区政协把委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人民政协履职效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2]为此,顺德区政协制定了《政协顺德区委员会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试行),对政协委员履职的考核评价采取计分制。评分项目分为基本履职、履职加分两大类共15小项,对委员参加会议、参加各项活动、提交提案、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网络互动、撰写专委会议政材料、会议发言等各项履职情况依照不同权重设置加分分值。区政协成立由分管副主席任主任,秘书长任副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和政协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委员会,具体工作职责由组织联络科承担。在委员履职考核中严格按照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累计加分且上不封顶,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向各专、联委会和委员工作单位通报,为区政协表彰优秀委员提供依据,并为区政协提出下届留任委员建议人选提供依据。对年度履职考核为不合格的委员,由履职考核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负责提醒谈话;对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委员,劝勉其辞去委员职务。通过健全完善委员履职考核和激励机制,为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引。把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作为提升人民政协履职效能的基础。通过突出“一线思维”加强委员履职工作,强调围绕具体课题深入一线调研,就法治顺德建设、公立医院改革、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等重大民生和社会治理问题收集民意、知情明政,奠定精准协商基础。狠抓提高协商质量和效果,着力提升政协履职效能。聚焦协商推动协商流程再造,重点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体制机制,以“精选议题、深入调研、协商议政、专题论道、实地视察、成果报告”六大环节形成链条,在做实协商的基础上,提升协商质量和效果。加强团结联谊,拓展凝聚共识的广度,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基础上共进步作为提升人民政协履职效能的重要任务。通过定期开展顺港澳三地委员联谊活动,发挥港澳委员的双重积极作用;以各镇街成立政协书画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作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更加有效地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助力顺德融入大湾区,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

  二、顺德区政协助力“村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顺德区政协的实践探索为基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为基层政协在社会治理中担当作为提供了重要启发,为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提供了顺德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制度安排的最大优势,只有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才能把人民政协制度的最大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人民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人民政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3]做好基层政协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党对基层政协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政协履职全过程和各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政协制度的最大优势才能转化为人民政协参与各层次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因此,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重要事项、重要工作、重点协商计划、重要活动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组织政协委员特别是党员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上级党委和政协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把基层政协党的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位党员。

  (二)基层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需要担当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实现顺德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制约生产要素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任何一项改革都无法单边推进,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联动性。顺德“村改”面对一场深刻复杂的利益格局调整,如何平衡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既需要立足当前、放眼全局,以战略家的眼光谋划顺德未来;又需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最大限度照顾和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在推进“村改”过程中,顺德区政协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工作经验丰富、领导能力强的优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无论是民主监督、专题调研视察,还是镇街拆迁行动,政协每一位班子成员都与党政领导一起,谋划在一线、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作为激发了一批政协党员委员深入“村改”一线,又直接带动了广大政协委员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村改”工作。顺德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不是“养老院”,到政协工作绝不是退居二线;人民政协也不是“清谈馆”,“政协委员”绝不仅仅是组织赋予个人的“荣誉”,政协委员必须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只有以委员履职为载体,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政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顺德区政协委员在“村改”中承担起宣传员责任,积极发挥政协委员影响力,向更多中小企业传递“村改”释放的产业用地资源信息,促进了新建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们在推动“村改”“头号工程”落实中,勇于担当、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三)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才能把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人民政协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尤其要抓好的一项工作。[4]顺德区政协紧扣基层事务和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开展精准协商,围绕政协职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搭建协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基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经验做法,不断把政协履职工作做实,把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通过因地制宜搭建协商平台,创造富有顺德特色的“月度协商座谈会”“论道顺德”等协商品牌,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政协协商,扩大了政协建言资政的覆盖面,提高了协商议题与社会需求的贴合度,用协商形式的创新助推了社会治理有关问题的解决。建立民主监督“七个一”工作机制,围绕“村改”形成了基层政协推进民主监督的新实践、新探索。通过梳理委员直接参与“村改”项目清单、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委员参与的“村改”项目、发动委员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招商引资等方法,落实向“村改”委派民主监督小组举措,全力支持委员参与“村改”工作;通过强化政协镇街联委会“八有”建设,延伸了政协工作的触角,打造了聚焦社情民意的载体,拓宽了委员履职平台,强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德区政协的实践表明,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和利用好人民政协独特的制度安排、专设的组织体系和专门的协商平台,制定好专项的协商计划,积极发挥好政协委员专门协商机构工作主体的作用,发挥好委员专业特长,才能彰显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才能体现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才能证明以人民政协为专门协商机构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三、进一步推动基层政协发挥优势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人民政协制度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顺德区政协建设“有为政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基层政协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在探索中也面临一些基层政协工作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继续研究、改进和克服。

  (一)必须紧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履职作为,保证人民政协发挥作用不越位、不缺位。人民政协性质定位,事关人民政协是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决定着县级政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必须在“专”字上下功夫,以“专”为基础,以“专”为保障。人民政协在不同领域的履职作为、有关人民政协作用发挥的任何创新探索,都不能忽视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偏离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在探索基层政协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既不能把人民政协当成权力机关,也不能把人民政协当成行政机构,更不能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名把人民政协当成党委的一个部门、把政协委员当成党政机关干部来使用;检验人民政协在各地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中的工作成效,必须以“人民政协是什么?不是什么?人民政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为重要标准。县级政协可以在拓展协商平台、畅通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方面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搭建委员群众与党政机关良性互动的常态化协商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凝聚各方共识,力争通过协商在现场推动问题解决。发挥政协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影响力,展现政协委员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的优势,在履职过程中向各界群众宣传解读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各界群众的诉求呼声。积极以提建议、做调解等方式助力基层治理,发挥委员专业技术特长,在履职中提出科学、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协助党委政府决策更顺乎民意、更合乎实际。发挥人民政协防范化解社会风险作用,通过提案、民主协商会、调查研究、座谈会等形式,在协商过程中集思广益、平等对话,引导各方充分参与、相互理解、积极合作。

  (二)要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切实把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落到实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层级的。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推动政协协商与其它协商渠道相互融合,使人民政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县级政协要聚焦协商,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紧扣党政工作的重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社会治理的焦点问题,务实灵活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协商活动。要增加协商频次,加强协商载体建设,注重接地气、有实效,为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拓展渠道和领域。要完善协商机制,明确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规则、协商程序等,把基层各方面人员有序纳入整个基层治理结构之中。要在协商中促进党政部门与委员、各有关群众积极互动,采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说官话、套话,重在和基层群众谈心、交心,说实在话、真心话,重在不同思想观点交流交融,重在推动解决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切实为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应着力突出基层政协特色,充分发挥基层政协委员身处一线、贴近群众、了解民意等优势,健全委员联络制度,畅通政协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的便捷通道,既要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又要向基层群众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实现双向发力,把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有效落实到基层。

  (三)加强基层政协建设,鼓励基层政协围绕职能发挥创新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区县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在编制和机构设置、吸纳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区县政协的支持力度,妥善解决区县政协人员编制不足、人才匮乏、机关干部老化和素质不高、经费紧张等难题。一要加强基层政协机关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基层政协创新体制机制。根据不同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民族宗教、人口结构的特点,在完善人民政协制度顶层设计中,给区县政协根据区县实际创新体制机制留下空间。鼓励区县政协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如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镇街建立政协联委会工作机制,组织搭建镇街党委政府和委员、有关群众的协商平台,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和协作协商,帮助党委政府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为人民政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造更多条件。二要根据本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界别和专委会的设置,不搞“一刀切”。如一些区县农业或工业、服务业特别发达,就可以考虑设立相应的界别和专委会。同时,可尝试对界别协商、界别提案、界别信息、界别调研等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三要加强基层政协委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委员入口关,加强委员学习培训,提高委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水平,借鉴本地经验探索符合实际的委员管理考核制度。四要创新镇街委员履职的各项具体制度,例如调研制度、会议制度等。五要加强基层政协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协商平台”,不断丰富和扩展委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履职作为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各方面人士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参与政协协商、实现基层政协工作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创造条件。

  (作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政治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注 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9月21日。

  [2]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页。

  [3]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

  [4]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