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与思考
◎ 王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抓住民生领域实际问题做好工作,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指示,在双向发力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既能彰显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贡献。
一、为什么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
从客观角度而言,是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政协与生俱来就具有沟通国家权力和社会公众的政治功能。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其在长期的履职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协商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着宽广的协商平台、成熟的协商机制、浓厚的协商氛围,具有政治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等优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有利于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能使基层政协更好地协助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中心工作;有利于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培育群众的协商精神;有利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从主观角度而言,是新时代基层政协组织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承担新任务,担当“一线”使命、彰显“一线”作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服务和参与基层协商,对于基层政协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拓宽履职渠道意义重大。区级政协作为基层政协组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处于国家治理的第一线和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第一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能更好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互融互促。政协组织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激荡智慧、贡献力量,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促进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相互赋能。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履职的一体两面,特别是对于基层政协组织而言,一头联系党委和政府、一头联系基层各界群众。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政协协商与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有序衔接起来,实现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融合贯通,可以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连心桥”建得更宽、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党委、政府的决策有效衔接形成的“直通车”开得更稳。
二、实践与成效
自2017年始,八届区政协在上届政协实施“三联系”[1]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委员联系社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委员单位或家庭所在地)和统筹平衡、适当调剂原则,将全区政协委员梳理为14个组别(即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分别对应宝山区12个街镇和2个园区。由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委员联系社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疏通“一条线”——打通联系基层渠道。区政协成立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工作协调指导小组,由分管副主席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区社建办、区政协委员联络办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街镇(园区)召集人为成员。制定《关于开展区政协委员联系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委员联系社区工作的主要目的、原则、内容、具体要求等,为各街镇(园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向委员发送《关于开展“委员联系社区”活动的告知书》,号召委员主动深入社区,支持和配合各街镇(园区)开展工作,使“政协委员联系社区”活动成为委员履职为民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全部政协委员进行编组,并将名单提交给区社建办和各街镇(园区),打通委员联系基层“最后一公里”,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
第二阶段:号召委员加入“社区通”[2]、参与大调研,铺开“一张网”——畅通委员与社区双向联系。在一年的探索基础上,区政协进一步深化“委员联系社区”工作,号召全体委员“加入社区通、参与大调研”。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通“三联系”制度中“委员联系界别和社区群众”最后一环。委员主动对接所联系的街镇(园区)联络组,积极参与街镇(园区)开展的大调研活动,以居民或观察员身份加入“社区通”,作为了解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积极关注群众诉求,及时搜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阶段: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依靠“一个平台”——互通促进基层民主善治。各街镇(园区)联络组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委员联系村居”平台,拓展委员深入社区的途径与渠道,村(居)委与委员实行双向联系,根据工作需要,从委员的意愿和特长出发,邀请委员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支持、鼓励委员更加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委员更好地履职创造条件。委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和专业特长优势,自愿接受邀请,积极开展调研,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更加务实参与社区治理,更加直接服务基层群众。
委员联系社区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先易后难、循序推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完善机制平台。委员以参事为身份,协助地方政府和社区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既收到当地政府群众的欢迎,也能体现政协委员的价值。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协商沟通,实现了政协工作由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向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宝山特色的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新路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收获。
一是参与社区管理,扎实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通过“社区通”平台邀请居民就社区公建配套、公共服务等发表意见建议。委员立足自身专业进行解读,对于居民反映较为集中的生活配套等问题,进一步梳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等,向区政协及有关部门反映。委员联系社区加强了政协协商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让委员深入了解和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解疑释惑工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多样化参与,让政协委员参与到党政群共商共治之中,丰富了基层协商的主体和基层协商形式,推动了协商内容更加落地,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二是开展一线调研,有效延伸政协工作触角。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围绕相关专题组织协商座谈会,与街镇(园区)相关领导就需要解决的难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反映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和协商沟通,积极为解决基层建设、社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献计出力。通过开展委员联系社区工作,进一步凸显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作用,延伸了委员履职触角,拓宽了履职空间,畅通了联系群众渠道,使基层政协工作更“接地气”、委员履职更“有底气”,切实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根植到了基层。
三是发挥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委员履职实效。区政协委员被所在联络组所属的街镇(园区)聘请为“社区参事”,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倾听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委员建言献策帮助解决,或就相关政策规划进行宣传解释,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向区政协及有关部门作为社情民意反映,或形成政协提案呼吁落实。广大委员围绕街镇(园区)工作目标和任务,把重大民生问题作为重点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作为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工作,主动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聚集民意,站在群众的立场分析、思考和研究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提建议、谋对策,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和谐稳定,助推地区发展。
实践表明,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的工作,作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有效载体,使人民政协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反映社情民意,更好地协助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中心工作。2021年,区政协正式启动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试点工作,指导街镇(园区)联络组围绕选定的协商议题,组织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开展调查研究,重在发挥“两个协商”的特点优势,双向发力,增强合力,努力实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从政协自身来看,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工作定位还不够明晰、活动开展还不够深入。街镇(园区)联络组开展工作、组织活动主要依靠街镇(园区)自身探索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高;有的协商需求不足,质量不高;有的工作力量薄弱,保障不足。就区政协而言,尚未将“与基层协商衔接”纳入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年度重点工作还是侧重于有同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层面上。
(二)从协商活动来看,组织形式还相对单一,多方参与局面还没有打开,政协参加单位的协同性还需加强。在基层,各项工作纷繁复杂,“在基层治理中搞协商就是浪费精力、徒耗效率”的想法还普遍存在。联络组组织活动出席率普遍低于50%,委员参加基层协商普遍存在“看”得多、“说”得少、“议”得更少等情况。专委会、党派团体、界别等参与联络组活动,共同开展基层协商的方式方法、形式内容等均有待探索。政协组织的“系统”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联络组工作的指导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协商整体优势,增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协同性。
(三)从工作成效来看,协商成效尚不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开展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更加直接、便捷、广泛地参与到公共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中来,让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使其获得感、满意度得到提升。不是协商了就了事,协商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实际上,协商包括理性沟通、偏好转换、达成共识和促进决策等环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区政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坚持“广度”和“深度”相统一,及时总结联络组工作经验,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同时不断健全“委员联系社区”的制度化实践,促进协商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工作不断产生更大成效。
四、对策和建议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有关文件明确,要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等新形式,拓展政协协商参与面,扩大界别群众工作覆盖面。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实践中,基层政协组织要努力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拧成一股绳,做到讲政治、为人民、重协商。
一是立足“高”的站位,进一步增强推进协商议政民主建设的思想自觉。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更好地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服务人民群众、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基层治理,这是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发挥,展示人民政协“一线”作为的工作需要。要从履行好新时代基层政协组织所承担的新使命出发,以更强定力把准方向,突出党的领导,坚持服务群众,注重工作实效,鼓励基层创新,着力把协商送到群众家门口,取得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积极成效,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广大政协委员以至全社会,从中体会到这一制度的优越性,进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做好“专”的文章,更好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和作用。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与其他协商渠道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专”,人民政协是专门从事协商的机构。要通过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从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规则、协商平台等方面加强探索,更好拓展协商的深度与广度。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促进协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根据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积极探索通过智慧政协、民主监督、广场协商、楼宇协商、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网络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协商,充分释放协商民主在基层的潜力和效能,加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深入研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借鉴、效果好的经验做法,并适时上升为制度机制,不断提高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让协商活动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三是强化“实”的担当,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见效。协商民主建设工作要贴民心、出成效,重在成果转化,贵在落实落地。要切实加强区、街镇(园区)及村(居)上下联动配合,对议题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分级分类指导推进,政协各参加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好政协协商平台,着力畅通协商民主基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有效形式和工作机制,搭建一线协商平台,建立一线协商机制,增强一线协商实效,围绕中心,聚焦民生,将群众想说的话、想办的事、想解的难真实地反映上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同时,要不断通过加强宣传明共识、协商交流聚共识、团结——批评——团结增共识,进一步增强在基层开展协商的实效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增进团结的工作。
政协委员街镇(园区)联络组这个协商组织载体是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较普遍、共识度较高的做法。它主要通过搭建街镇(园区)工作平台,延伸政协工作触角,打通委员履职“最末端”,让政协委员成为参与社区共治的重要力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建议:
一是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推进协商民主基层建设过程中,要将党的领导贯穿协商民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常态化的民主协商作为政府的工作抓手,建立人财物等充足的保障机制,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制度,引领协商民主有序开展。街镇(园区)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整合平台,社区党组织是离市民群众最近的组织。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搭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商平台,推动辖区内各类组织和群众参与协商治理。要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根本指针,强化党建引领协商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党建力度的加强、党建细胞的激活、党建触角的延伸,着力法治保障、德治融入、自治提升,提升基层的民主协商水平,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切实服务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二是着力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基层治理、促进民生改善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搭好台,调动各协商主体参与协商的积极性。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使群众由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参与,以参与能力的提升助推协商活动提质增效。要坚持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在全社会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作为基层政协组织要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围绕全区总体工作思路和布局,积极采取“走出去+沉下去+面对面”调研方式,深入推进“调研到一线、建言在一线、协商为一线”工作方法,会同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制定好年度协商工作计划。把“协商”作为主要工作,把“搭台”作为主要工作方式,把“双向发力”作为工作主旨,调动广大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界别群众参与协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充分利用政协制度规范、人才密集、智力荟萃的优势,加强对基层协商的指导和衔接,积极探索多种协商形式的融合,发挥协商最大效能。要加快推进协商制度化建设,明确协商内容和边界,根据实际需要搭建协商平台,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监督等机制,增强群众对协商民主的认可和信赖,使协商真正服务于民。
三是更好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是协商民主的重点,要着重在群众中开展协商,要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深入基层察民情,献计出力解民忧,真心实意惠民生,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要着力提升群众的物质获得、精神满足、价值认同,让共有的价值观促进协商民主,让协商民主凝聚共有价值观,增强群众价值认同感。专委会、界别、联络组等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做好“民”字文章,提升反映民意、汇集民智、维护民利能力。通过市、区级政协组织之间的团结合作、协调配合,积极搭建各类活动载体平台,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充分激发委员履职尽责的热情,把各方面人员有序参与纳入整个基层治理的结构之中,真正做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题中应有之意。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既可以有效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有效性;又可以更好凸显政协协商经常性、制度性、广泛性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我们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增强协商民主各渠道的合力,搭建委员“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履职平台,使政协工作更“接地气”,委员主体作用得以更好发挥,政协工作更加活跃有为,切实做到履职为民、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
(作者:上海市宝山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注 释:
[1]“三联系”指主席会议成员联系政协常委和专委会主任,政协常委和专委会主任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和社区群众。
[2]“社区通”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一站式社区治理云平台。为居民、社区、政府提供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会为主导、以城乡居民为主体、相关各方广泛参与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