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频道 >> 动态

“租赁人才”,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

2021-09-13 15:05:5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我有话说
0

  作者:熊 飞

  近年来,辽宁省凌源市积极围绕蔬菜、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需求,转变人才引进思维定式,推动“全职引才”向“租赁共享”转变,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产业兴,则乡村兴。兴旺发达的农业产业,能持续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能量。然而当前,在有的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遇到了人才短板、技术瓶颈、成果转化难等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必将制约广大群众致富增收信心和动力,影响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率。

  兴产业,先用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人才短板、技术瓶颈等“卡脖子”难题?一方面应当加大人才引进,增强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应当强化技术攻关,转化技术成果。

  加强校地合作,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既可补充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又能及时转化高校教育成果,让高等教育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为其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此举可谓找到了补齐人才短板的“解题思路”。深入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对接涉农高校及院所专家教授,先后与19所大学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6个,柔性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145人,落地转化大学院所科技成果22项。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和种植技术培养、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所需。从实际情况看,这的确是突破技术瓶颈的明智之举。针对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民种植技术低等问题,通过传帮带培,先后引进新品种8个、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76次、1439人次。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围绕人才短板、持续加强素质提升工程,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的治本之策。不只是短期效果,解决燃眉之急。更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平台,采取现场培训、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建设东远农贸等中国乡村科普e站18个,为22个乡镇配备科普员1555人,培训乡村科技人才近1万人次。

  以“租赁人才”为核心,坚持打造引才、用才、育才一体化路径,在有效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积蓄起强大的智力潜能。(熊 飞)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