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地方实践

校长的最后一课,为何受关注?

2021-06-29 00:12:56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我有话说
0

  作者:马小龙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已至:毕业合影、拥抱、约饭等场景刷屏着人们的朋友圈。每逢此刻,“离别”总是永恒的基调,但在这个基调下,也总有一些事情能够戳中人们的柔软之地——那些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显然就在此列。

  这不,最近,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就冲上了热搜,而邱勇校长的对毕业生的寄语也引发广泛关注。

  “要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信念,不跟风取巧、摇摆不定,不汲汲营营、小富即安。”“历史的机遇倏忽而逝,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和懈怠者。”一句句深刻的话语引发很多人的共鸣,也跨越空间,拉近了校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一篇篇出彩的校长寄语开始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细读之下,在这些寄语中,有的会总结这几年学生与学校的发展,有的会嘱咐即将离别的学子学会做人、完善自我,而后有个好前程。也有的,则会在玩笑之余,以歉意的口吻表达着自身工作的略有欠缺之处。

  而在一篇篇校长寄语中,“接地气”则成了很多学校的共识。从细节处着手,用“接地气”的语言逐渐走近年轻人,这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心。

  某种程度上,毕业典礼上的校长寄语是学校为毕业学子们上的“最后一节课”,而如何上好这节课,确实需要校长们“多用点儿心思”。毕竟,对很多人而言,走入社会之后,如此仪式感满满的场合,或许不会再有,在接下来的路上,他们面临的将是新的挑战。

  在此时刻,毕业生们既需要仪式感去满足内心中的某种需求,也需要一个不那么沉重的氛围去告别自己的学生时代,拉近自身与学校、与老师以及与自己的学生时代的距离。

  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在时间长河里偶起波澜的浪花,恰恰是靠着生命里那一件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去撑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回忆时,大多从那些节点性的事情开始。

  这“最后一课”就是这样的节点性时刻。不妨把那些生命中少有的真挚时刻,深掩于一篇篇寄语中。毕竟,在这些节点性的时刻,那些朴素而又真挚的话语,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人们也乐于见到一个有人情味的校长寄语,用网友的话说,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座大学的温度。

  当然,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很动人,社会也期待着学校能够向着更加人文化、有温度的方向不断进步,在更长久的时间里,让全社会感受到一种温暖。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