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发布只是第一步,国际化仍需努力
近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0025-2021)(以下简称《标准》)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并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面向外国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据悉,《标准》将学习者的中文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三等,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在每一等内部根据水平差异各分为三级,共“三等九级”。《标准》对各等级的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种语言基本要素进行了量化规定,以中文听、说、读、写、译作为五项语言技能,准确标定学习者的中文水平。
中文国际教育的外在体现是中文水平测试。运行多年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也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标准》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以提升考试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考试权是教育权的一部分,而规范标准是考试之基础。掌握规范标准对于掌握考试乃至中文传播的主导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在《标准》发布以前,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类标准已不鲜见,如《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等,但以规范标准形式发布的很少。本次发布的标准,具有总领作用,将以往具体的语言测试和课程大纲加以统辖,形成更具指导价值的标准性文件,是国际中文教育走向成熟、汉语国际推广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目前作为国内规范的《标准》研制完成并得以发布,是迈出了第一步,执行和维护规范标准则是长期的工作。将服务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真正升格为具有广泛接受度的国际标准,则需要更多努力。
不仅是国际中文教育,其实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语言规范标准的身影。语言究其本质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可以说是一套自适应、自组织的规范标准体系。人工标准对语言生活起到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在扫除文盲、提高效率、实现交流和谐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比如作为今天语言生活基石的普通话方案、简化字方案(和后来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及汉语拼音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机通信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都要求曾经软性的字表、词表、方案发展为硬性的规范标准。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编码字符集、字形规范标准、语料库标准、机器翻译评测规范等发展迅速。
当前,中文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一日千里。在实现了国内文盲扫除、语言生活和谐、人机信息交换功能完善的三大历史任务基础上,国际化是语言规范标准理应也必将接过来的使命。“中国政府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文语言背后的教育、考试、规划也是中国政府的责任。语言规范标准要走向国际,我们应当为中国语言的使用和流通贡献中国标准。
实现语言规范标准的国际化,不能光靠政策和决心,更要基于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规范标准的制定、维护和执行是理论研究实现其应用出口的重要体现形式,要有学术权威和科学基础,应该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牵引、应用研究的需求驱动。
(作者:饶高琦,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