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挂钩 解套焦虑
王慧峰
3月31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公开表示,我国将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利益链,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同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官网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考试中心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这两条消息被舆论解读为从严治理竞赛、考证、考级的明确信号。
就在这之前几天,一则“花一万元就能买到省级决赛奖项”的新闻登上热搜——媒体调查发现,所谓“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奖项居然明码标价、公开买卖,名曰“比赛”,实乃圈钱骗人的把戏。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割韭菜”,山寨“叶圣陶杯”万元即可买到奖杯,这刚好证明了严禁中小学招生与竞赛挂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能拥有更好的可能性和机会,许多家长被裹挟在课外班、择校、学区房的“鸡娃”焦虑中。校外培训机构挣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家长的焦虑和经济压力却与日俱增,孩子的升学压力不断传导、下移。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而招生与竞赛挂钩,无疑有损公平。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已经推行多年。教育部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的清理整顿,从去年开始全国推行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就是为了避免“掐尖抢生源”。2020年7月,教育部就发文明确,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但即便如此,仍没能挡住一些学校“掐尖”和很多家长“鸡娃”式育儿的功利性冲动。可见,从现实来看,相关利益链条还没有被彻底斩断,相关政策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
要解决现在的问题,落脚点还是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整体的义务教育质量,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区域、校际差距,堵住非正规的升学渠道,从而打消家长的择校冲动。
生源差异扩大会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转变办学理念、提高自身能力。教育本来就不应该是“只会教好学生”,只有招生一视同仁,杜绝“掐尖”行为,才可以更好地让学校把注意力从抢夺生源转向提高办学质量。
政策制定、出台之后,更重要的是落实到位,只有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才能根除入学乱象、重塑教育公平,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化解各个环节上的焦虑。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发言让人深省。正如他所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