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光明时评:巩固脱贫成果,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2021-03-29 16:34:14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我有话说
0

  作者:解丽霞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只有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好“富口袋”“富脑袋”的问题,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改变固穷观念,拔掉先天穷根。解决贫困问题,关键是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彻底拔掉思想穷根,从而彻底改变行动。贫穷不仅是封闭的自然环境所致,也是狭隘的生存视野所致。这些局限共同造成贫困地区百姓落后的发展理念与自足的生活观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就需要贫困人口持续改变陈旧滞后的潜意识、维持现状的慢思维。贫困的表象在于发展的不足,而根子则在于能力的有限。贫困人口应积极转变“先天能力不足”的思维定式,转变“生产方式落后”的客观限定,打破“贫穷限制的想象力”,解放“能力限制的生产力”,切实做到观念脱贫、思想脱贫、能力脱贫。

  挺立自主精神,预防思想返贫。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重在预防头脑返贫与思想返贫,解决根本思想问题重在挺立自主精神。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

  贫困群众要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滴水穿石意志,激发自力更生斗志,坚定奔向小康志向,积极预防精神缺失导致的思想返贫。

  文化兴农兴村,丰盈致富头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是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是丰富脑袋的思想底蕴。要加强技能训练,培养知识型劳动者。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靠的是自身的内生动力,主体的技能储备。其中,党员加强理论和文化修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积极为自己带领群众致富赋能。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乡风建设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文化保障、是农民生活日常遵循的价值规范、是农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让脱贫人口精神丰盈,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要创新新时代乡规民约,推进新农村移风易俗,提倡新文明生活方式,实现物质与精神脱贫的双重目标,树立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明新风。

  此外,应在基础教育方面持续投以关注。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阻断贫困的有力武器。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精准脱贫,培养教学优秀师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