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争鸣

光明时评:斩断伸向孩子的网络水军“黑手”

2021-03-29 16:33:33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我有话说
0

  作者:汪灿

  一些自媒体、营销号靠着“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方式对他人进行网络诽谤、捞取非法利益的事,时有耳闻。但没想到,这只罪恶的黑手连孩子也不放过。

  据央视报道,深圳初一学生小梦(化名),刚进新校园就被同学们指指点点、避而远之。原因是朋友圈里疯传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称小梦是“渣女”。这些包装成“铁证”的虚假信息,让小梦百口莫辩。她联系发文的公众号管理员要求删帖,对方开出2200元的“删帖费”。

  先爆黑料再索要“删帖费”的操作,本就让人不齿,更涉嫌网络犯罪。对一个十几岁的无辜孩子“下手”,尤其让人痛恨。据报道,遭遇网络霸凌后,小梦由原来的开朗活泼,变得重度抑郁,有自杀倾向。如果不是警方介入,后果可能更严重。

  虽然此案是全国首例,但警方调查发现,运营涉事公众号的公司有着严密的分工和组织架构;靠恶意编造虚假信息最终实施“有偿删帖”的操作,可谓熟练;平台的实际运作地在湖南长沙。这些说明,此事件背后有一条完整的网络诈骗利益链条,诈骗者实行的是“无差别攻击”,且具有一定的反监管意识。

  而该公司近半年的流水达50余万元,说明这种经营模式确实暗含“商机”——违法犯罪的那种。受害者的心理不难理解:“删帖费”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与想象中的维权“成本”相比,多数受害人还是选择“破财消灾”“息事宁人”,这助长了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

  这也说明,要压缩乃至消除此类网络诈骗、网络霸凌、有偿删帖产业链的生存土壤,首要还在于改变一些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维权难度预期。这包括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包括在立法和监管层面织牢织密防护网,也包括不断优化反馈举报机制,并对顶风作案者依法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另外,小梦的遭遇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捏造和诽谤的公众号是如何获得小梦照片等信息的?要知道,正是这些信息,增加了造谣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也因此让伤害升级。谁是隐藏在幕后的黑手?是否有可能是小梦的同学等未成年人?即便本着保护未成年人的初衷,相关部门也有必要顺藤摸瓜查清源头,给予相应的处置,不能听之任之。

  微信公号文章越来越成为很多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运营方以推送内容的形式实现盈利,也是深入人心的新产业、新业态。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新产业、新业态不是违法犯罪的遮羞布。小梦案件中,涉事公司经营的各类公众号累计有粉丝160万,单篇文章阅读量在3万次左右,传播度和影响力不算小。与之对应的是,社会责任也不应小。

  相关自媒体、营销号的运营者,必须守住法律红线,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呵护力度只能加码,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捡软柿子捏”。即便在商言商,作为新兴市场主体之一的自媒体运营者,也应当有起码的商业认知:任何投机取巧、挑衅法律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企业来说都是饮鸩止渴。随着立法的完善、监管的强化和全社会维权意识的提升,网络诈骗、网络霸凌、有偿删帖产业链终将消亡。

[责任编辑:丛芳瑶]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