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公共救助 照亮“失孤”回家之路
民政部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与今日头条公益寻人项目“头条寻人”近日发布《中国走失人口白皮书(2020)》,对“头条寻人”项目成功找回的万余起走失人口案例以及国内相关走失人口文献、各类统计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白皮书显示,我国走失人群规模呈逐年递减趋势,2020年走失人次约100万,相较2016年的394万人次减少近75%。
人口走失是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一个风险现象,是社会发展变迁中一个令人心悸的民生痛点。2015年初,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主演的电影《失孤》热播,刘德华并在当年春晚演唱影片主题曲《回家的路》,“失孤”成为一个突出而刺眼的符号,“失孤”人群的命运更加备受关注。为“失孤”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以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照亮“失孤”回家的路,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走失人群规模逐年递减,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防范、救助走失人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二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成效显著,使得由于家庭贫困导致的盲目外出、流浪现象大幅减少;三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先进科技手段“寻人”,既减少了走失人口存量,又有利于防范走失控制增量。
上述第一、第二方面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导,相关公共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失孤”人群规模大幅减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保障救助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水平与成就。而上述第三方面工作,主要体现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与科技企业、互联网平台在新技术、新模式运用上的密切合作,以科技向上、科技向善助力公共救助体系建设,让“失孤”回家之路越来越宽,让不幸走失人口越来越少。
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手段,开启了与传统的“人找人”大不一样的寻人模式:以走失者失踪地点为圆心,向特定半径内的网络用户投推送信息,将寻人信息最快、最精准传递给广泛的人群。数据显示,“头条寻人”项目5年来共找回15000多人,成功帮助15346个家庭团圆,最快找到走失者的一次用时不过1分钟,被找到走失时间最长的已离家57年,平均推送100起寻人启事能成功找回约11人。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走失人口托底性公共救助体系,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强化走失人口发现、识别、救助、转介等综合服务功能,加大对走失返回人员的救济保障。如字节跳动公益宣布成立“扶危济困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家庭贫困、身体残疾或罹患重大疾病的被找回人员,助力解决走失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此外,应鼓励公共救助服务创新,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动员更多社会组织、相关企业以专门技术、专业手段投入走失人口救助服务工作,加大防走失知识科普宣传力度。为倡导和落实家庭监护责任,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加大投入相关培训力量,帮助家庭成员掌握相关专业照护知识,最大限度避免走失风险发生。(常武)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