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年人”催化新治理新年俗新消费
作者:张敬伟
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的人被称为“原年人”。据央视报道,经铁路部门等多部门统计,今年全国将有超1亿人“就地过年”。当团聚不能够、不能面对面问候,快递敲响了亲友间传递思念与祝福最温暖的节奏。谢谢为防疫做出牺牲的“原年人”们!
是该谢谢过亿“原年人”。他们响应政府号召,为了抗疫而牺牲回家团圆过年,看似和传统文化的不合辙,却身体力行地践行家国和谐,阐释着令人敬佩的家国情怀,体现着国人自律节制的美德,也传递着国家、家庭、个人和谐与共的中国精神。纵观寰宇,疫情肆虐之下——没有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样的动员力,也没有哪个国家民众像中国人这样自律节制,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从容淡定和民众乐观向上。
“原年人”这个流行词的诞生,亦可一窥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经过一年疫情的考验,中国没有疫情焦虑和恐慌,反而形成了中国式抗疫经验。宏观层面,国家提供科学抗疫之策,保障足够的抗疫物资,组织有序的核酸检测,提供足够的疫苗供应。中观层面,各地严格执行,哪里出了疫情风险,地方迅捷行动,各地飞速驰援。微观层面,人人响应政府号召,严格自律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遵守隔离规定。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从市场到民生,中国抗疫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齿齿相连环环相扣,驱散了疫情阴霾,消解着疫情焦虑,引擎着市场经济,释放出愿景希望。
正因为如此,近期河北、东北等地多点暴发的疫情,牛年春节来临之际开始渐趋好转。这也凸显,中国式抗疫模式值得全球推广和借鉴。超过1亿的“原年人”更以实际行动向全球宣示,科学抗疫的关键依然是人,个人失去一次回家过年的机会,少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也给自己和千家万户带来安康和幸福。
因此,“原年人”这个语词里没有怨气,却蕴含着乐观积极的逻辑。“原年人”就地过年,激活了抗疫时代的新民俗,也催发了就地过年的春节新消费。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为“原年人”提供了更多春节关怀,从过年红包到各种年货,从加班补助到各种生活安排。因而,“原年人”过的这个年,其实并无遗憾,只有祥和安乐。而且,超亿“原年人”就地过年,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社会治理新方案。
“原年人”促使各地政府关注就地过年的这个群体,既要更新治理思维,也要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公共服务。从更为宏观的视野看,“原年人”或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原点,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屏障,改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消解城市户口和外来居民的权利藩篱。
从文化语境言,“原年人”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回家过年的春节传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高铁线路的延伸,人们既可以通过网上团圆化解思乡之苦,即使“原年人”将来变成新年俗,也并不会改变春节团圆的文化传统,只会给春节文化赋予新内涵。
春节消费向来具有澎湃动力,是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动能之一。“原年人”不仅带来家乡人向“原年人”的“投喂年货”,也会激活“一人份”年夜饭的网上订购热潮。在此情势下,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或将“不打烊”。平台经济借势“原年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新愿景。(张敬伟)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