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学术

高质量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发展

2021-02-01 09:38:59 来源:农民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杨亚东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战略安排,对于进一步提升粮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推动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更深层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重大。

  开创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的新局面

  准确认知粮食安全观念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极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从革命战争年代“吃饭问题最大”到建国初期强调“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改革开放后明确“粮食关系人民和国家的安危”“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粮食是“头等大事”“永恒课题”的国家战略定位,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思想遵循。当前,我国正处于粮食安全形势历史最好时期,粮食产量在“十六连丰”的基础上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安全线20%左右。与此同时,“基础不牢固”“紧平衡”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精准把握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的新问题。全球范围内粮食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以来,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粮食消费总需求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压力并存,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国内水土资源条件约束不断加剧,生态风险日益提升,粮食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降,主产区和主销区发展粮食的内生动力都不足,全国稳定粮食生产难度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根基,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新时代新方案,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中国智慧。

  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生互补关系。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意在聚焦小麦、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等目标作物,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条件好、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高和产加销畅通的区域比较优势,集聚现代生产要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供给和粮食产业合理经济收益。各地各部门要融合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传承与原则经验,进一步深化粮食价格体系改革,以“价格信号”引导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改革的适配性。市场经营主体要在全球范围统筹资源集聚和科技水平提升,聚焦优化粮食产业布局,以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筑牢产业链为目标,将粮食产业建设成为导向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现代化产业。

  构建多维融合的粮食安全产业格局

  以“两稳两增三突破”为基本思路布局产业。构建优质高效、持续增收、绿色安全导向的粮食安全产业带,应明确粮食种植与核心区、优势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关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基础、产业比较优势、技术支撑、市场竞争力等,确立县级基本行政单元目标作物的品种、品类、种植制度,明确粮食重点调控品种和优先次序的制度安排,将粮食的种植面积确定在具体乡村农户、田块地头。以稳口粮安全和稳谷物自给为底线,确保区域和农户收益持续增加,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农业产业融合、农业区域格局取得新突破。

  以“社会-经济-生态”为价值导向平衡供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增强资源集约利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粮食安全动态平衡。对区域实施定向支持的精准政策导向,营造相对宽松的财政环境,在粮食产销区间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权责利对等的区域合作机制。稳定和提高粮食主产区和农民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深度挖掘区域特色资源,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形成功能定位准确、带动作用显著、生态环境友好的粮食安全产业带,让区域和农民实实在在受益于粮食产业。

  以“质量-结构-产业链”为竞争目标创新优势。将粮食安全保障战略与粮食产业链延伸作为重点,真正实现粮食安全理念从“数量”向“质量-结构-产业链”转变。抓好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坚决守住粮食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市场多元化需求调优粮食品质结构。以“养”“退”“休”“轮”“控”等措施探索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之路。着力强化区域粮食通道建设。建立粮食关联产业的全球出口基地,在全球范围构建我国内外联通的粮食安全双循环体系。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粮食安全产业创新优势。

  多措并举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升级落地

  划定粮食安全产业专属区域。以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吸引国内国际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逐渐推进政策优化和制度创新,创设粮食安全产业专属区域。构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灵敏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发展系统,在优质品种培育、安全高效标准化、劳动替代型与自动化、农产品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农业绿色投入品、节水控水、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符合绿色、融合、创新发展思路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

  试点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按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灌排完善、装备齐全、稳产高效、抗灾能力强的标准设红线、定边界,将优质耕地和已经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高标准粮田,专门用于种植粮食作物。政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原则,完善建设内容和监管办法,明确管护主体、内容、责任、资金等,提高高标准粮田建设投资标准。加大对高标准粮田基础地力提升、良种良法配套、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节种、节肥、节药、节水等绿色农业发展技术推广的补贴力度。

  探索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多元化粮食安全建设保护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增信和让利作用,吸引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共同筹资建立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基金。针对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绿色发展重点领域,进一步细化支持领域和方向,储备战略功能类、股权投资类项目,对粮田水利灌排设施、土壤污染修复和危废处理、绿色高效农业等给予分类支持。尝试以经营性收益反哺粮食安全产业建设保护领域公益性投入。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