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学术

统筹把握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2021-01-22 10:32:06 来源:经济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闫坤 汪川

  今年我国宏观政策需统筹把握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审时度势和适度微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始终保有充足的空间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挑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是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政策明确了总体基调。

  (一)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防止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相配合,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当前国内和国际环境纷繁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呈现出不稳定不平衡的态势,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我国经济发展都面临一系列挑战。对此,我们有必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就是要继续着眼于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因此,未来不会出现“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注重与经济发展情况更加适应和匹配,在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对政策的时度效要求更高。

  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意味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会出现“一刀切”,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防止政策上的变化造成经济上的大起大落。

  保持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需从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出发,既要立足当前需要,也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实现稳增长,也要做到防风险。要充分考虑到宏观杠杆率上升、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等现实情况,充分考虑未来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或将持续收窄的可能性,以及货币政策如何在保持合理规模的同时着重助力实体经济融资等问题,保持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

  (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这对今年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推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夯实基础,也是熨平经济周期、对冲宏观经济风险的必要手段。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此,财政政策在短期内仍需以扩张性的政策措施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同时可考虑采取多种方式扩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空间。

  二是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助推产业升级。财政政策需重点支持具有更高乘数效应的新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并更为关注传统领域的转型升级。从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来看,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还很大,积极财政政策应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建”和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着力完善财政收入制度。重点是提升财政收入规范化水平。可考虑降低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所占比重,提升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优化国企利润上缴机制,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建议降低现行间接税税率,继续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加快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改革,大力提高现行税种的绿化程度;等等。

  四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经济事务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强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支持。

  (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货币政策应在总体稳健的同时保持灵活性。短期来看,需要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有效防范内外部风险,保持经济健康运行。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应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累积,尽可能避免大规模货币扩张政策产生的资金空转和杠杆率增加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搞“急踩刹车”来收紧货币,而是要重点防范资金空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应更加关注结构性问题,更为深度地服务实体经济。目前,我国常规的货币政策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企业融资利率依然较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开展普惠贷款的商业银行面临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货币政策应更多使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通过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以及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时,货币政策应加强与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的协同,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发放普惠贷款的积极性。

  总体来看,今年我国宏观政策需统筹把握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更加注重审时度势和适度微调,始终保有充足的空间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挑战。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