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争鸣

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谁来负责

2021-01-21 10:50:0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
0

  作者:任 然

  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第一的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扩展,直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地处该沙漠东缘、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是甘肃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但记者调查发现,这条西锁沙龙、东保绿洲的防风固沙生命线,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由此人为撕开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报道称,阳关林场以前是“劲风卷白草,野狼窜沙窝”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敦煌人的艰苦努力,栽植各类树木400余万株,造林约2万余亩,令昔日沙丘连绵的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彻底摆脱了“风沙撵人走”的困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风沙向党河水库及敦煌城蔓延。然而,一张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当地林地面积只有5000亩,记者现场勘察测量结果也初步证实,今年1月,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已不足5000亩。而在防护林面积萎缩的另一面,阳关林场的葡萄园面积则达到万亩以上。

  防护林与葡萄园的一退一进,可以说让人触目惊心: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竞不惜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成片葡萄园取代多年营造成的网带片交错、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阳关林场林带整体防护功能几近于无;葡萄园面积一年比一年大,被驯服多年的风沙却一年比一年多……

  种植经济类林木,在多数地方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经济发展路径,但在本就极其缺水的阳关林场,不惜大面积砍伐防护林来种葡萄园的做法却无异于“杀鸡取卵”。且不说前人历经50多年所艰难种植的防护林被毁于一旦本就是一种巨大而残忍的破坏,当防护林被毁导致风沙向城市逼近,葡萄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到底价值几何?这样的问题,应该不难解答。

  虽然对于林地被滥伐的现象,目前相关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说法。但数十年培育的防护林却严重萎缩,这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敦煌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表示,阳关林场实施的是残次林改造,得到了批准,并不存在破坏防护林种葡萄的情况。但一者,到底是“改造”残次林,还是肆意破坏防护林为葡萄园腾地,不能听信某个部门的一面之辞;二来,正常改造,何以解释防护林面积大幅减少?更蹊跷的是,既然是正常改造,为何阳关林场目前连与公益林有关的标识牌、标志桩等都一并消失了?相关方面是否在刻意隐瞒或是回避什么,不应该再成为一本糊涂账。

  据说,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而林场管理者和当地相关部门官员却声称砍伐行为合法,不存在乱砍滥伐问题。就连当地政府和农场方面都对“防护林退葡萄园进”一事存在分歧,这本就是一种反常。整个事件持续了20多年,相关方面却连基本的事实都没搞清楚,这更难说是正常现象。这里面的“内幕”到底是什么,随着媒体揭开盖子,该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了。

  这些年,有关沙漠地区的环境破坏事件,出现了多起。几乎每一起都让人触目惊心,并且也得到了严肃的处理。阳关林场的防护林“消失”现象是否又属于“踏进同一条河流”,上级部门必须及时介入调查。不管如何,置于“每块林地都是从‘沙老虎’口中抢过来的,每栽活一棵树都跟养活一个小孩般不易”的历史语境下,置于“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现实当中,“万亩沙漠防护林遭剃光头式砍伐”,必须要有人负责。(任 然)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