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专家

解决好工业绿色发展外部性问题

2021-01-15 09:56: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毛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要求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应加快构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使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和功能价值都能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

  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外部性问题是困扰工业绿色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解决好生态环境利用外部性问题,使绿色企业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受益、污染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内化,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利用秩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确保工业绿色发展。外部性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生态效益价值尚未通过相应的机制得以完全实现,企业发展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效益的问题依旧突出,生态环境无序利用的状态尚未彻底扭转。

  为解决好工业发展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以构建生态效益价值实现机制为着力点,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治理存量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我国工业发展进程中,污染物过度排放、资源无序开采现象一度十分普遍,生态环境利用的负外部性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较多,存量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33亿吨,历史累计堆存量超过600亿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为16.1%。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反思过去,还清历史欠账。值得注意的是,治理工业固废、土壤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往往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企业主动作为的意愿不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创新治理模式,合理评估生态环境修复所产生的生态功能价值,对推进治理工作的企业给予适当支持。可以重点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模式,解决存量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是减少新增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必然会消耗资源、排放污染物,导致生态环境质量减损。实现工业绿色发展,需要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至最低,尽可能减少新增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为此,在污染排放、资源利用等政策设计方面,应当将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费用包括在内,内化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应关注绿色企业为改善生态功能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为其额外付出提供必要的补偿,内化环境保护工作正外部性,使绿色企业可以从生态环保工作中受益。

  三是深化工业绿色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在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建议》明确提出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对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短板,同样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予以补齐。“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围绕2030年和2060年的减碳目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发展体系。在工业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建议充分发挥功能性产业政策的作用,在加强政府监管和严罚污染企业的同时,广泛应用绿色采购、绿色税收、绿色信贷等市场化手段。对于绿色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对待,该奖励的要奖励,全面激发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四是加强工业绿色发展的消费侧支撑。工业绿色发展往往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而这些新增成本会通过产业链逐级向下游传递,最终体现在终端产品价格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绿色消费支撑,工业绿色发展将难以为继。为此,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要优化消费侧,形成供给侧和消费侧的有效联动,以绿色生产服务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支撑绿色生产。《建议》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其中绿色生活方式就含有绿色消费之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进行“绿色消费”。“十四五”时期,建议通过理念宣贯、制度建设等方式,加快形成绿色消费氛围,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消费市场支撑。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