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爱国主义教育三维度

2020-12-31 11:16: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东维,李亚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理性引导、情怀涵育、行动指导三个维度,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加强理论研究、夯实学理基础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前提。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维和是非判断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从理性阐释出发。应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制度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科学内核、创新思路和队伍支持。要深化爱国主义理论研究,夯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要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观。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律,找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培养的时代性。还要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扫清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障碍。历史虚无主义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最大的绊脚石,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全盘否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因此,应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的变化深刻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阐释清楚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爱国的自觉,从更高的层次树立爱国主义理想。

  推动情理交融、涵育真挚情感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抓住国庆节、建党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专业领域的爱国主义案例更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功能,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情感。应积极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以直观、生动、高雅的文艺形式增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应发挥网络平台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唱响网络爱国主义旋律,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扩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

  实现知行统一、引导爱国行动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之中,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引导大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社会主义中国是历史的选择,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提升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本领。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强对党、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他们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引导大学生把握良好机遇,学好专业知识,培育创新思维,练就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的过硬本领。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是基础,情理交融是方法,知行合一是关键。只有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在大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争做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19JDSZK03]成果)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