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专家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020-12-29 09:29:28 来源:东南网  我有话说
0

  作者:福建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伍长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把“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当前要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产业链是指各产业之间依据一定经济技术联系、空间布局关系形成的链式形态,以优化经济技术耦合程度、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增强发展动力为主要目标。供应链是指企业围绕业务开展、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将供给方、需求方或上中下游企业连接形成的链式形态,以科学管控运行成本、提高供给效率、确保经济循环顺畅为主要目标。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2020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提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是增强产业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领先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从产业链供应链的相互关系看,产业链通过企业层面培育与构建提升竞争优势,是供应链发展的基础,通过构建上下游协同配合的产业链,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供应链通过构建横向和纵向融合发展关系,形成产业、企业群落,确保生产经营持续进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基础与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6—2019年工业年均增长5.9%,高于同期全球平均2.9%增速,连续10年保持全球制造大国首位;产业结构与企业主体竞争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制造业综合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国共有13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跃居世界首位。

  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中,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等产能占全球50%以上,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以超大规模和完整体系为核心的独特优势。

  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2019年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保持在30%左右,巩固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出重大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还存在产业大而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缺乏基础技术支撑、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表现为:产业发展基础短板制约突显。产业基础投入不足,多数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依赖境外供应链,面临“卡脖子”的困境;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协同创新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孵化、中试、检测等投入不足,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产业链高端化进程缓慢。龙头企业、大项目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供应链供给不足,全链条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度仍较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要素保障有待提高。要素保障、创新人才不足,受创新环境、薪资待遇等制约,产业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比较突出。受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向国内传导,外向型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涨;依赖进口设备和部件企业仍存在“缺芯”“少核”“断供”的不利局面,企业发展压力增大。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着力点

  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基础上,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要遏制“去制造业化”的“脱实向虚”趋势,吸取新冠肺炎疫情等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冲击的经验教训,着力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引导产业链与政产学研联动发展,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具有引领性原创成果和新兴产业技术成果,促进一批核心技术成果加快转移转化,提升高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延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发展的堵点,以内需稳链固链,以创新强链补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高性能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要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能力。拓展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推进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优化重组,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引导优势产业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转型,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构造一批世界级的集生产、研发、展示、销售、物流、原材料供应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优势产业链供应链高端化发展水平。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以深化工业大数据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为重点,加强智能产业赋能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合作共建共享设计能力、软件资源,引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服务项目,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引导产业企业绿色发展。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强化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污染物综合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眼延伸、拓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以强链补链建链挖掘新的发展潜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和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大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检验检测平台、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研发投入,增强产业链向价值链提升发展能力和产业基础发展能力。突破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以集中攻克“卡脖子”产品为先导,着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解决跨产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增强国内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包括:加大产业“补链”,引导各地根据产业薄弱环节招商引资,将产业链招商绩效纳入招商引资专项考核;培育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快集聚、做大做强。加大产业“强链”,围绕传统、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科技研究、产业孵化、生产制造、检测服务、人才和资本等共享平台,加强企业供需对接,实现产业服务强链;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业联盟,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和知名品牌,实现产业技术强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优先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重点项目投资与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加大研发、生产、管理等领域技术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着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础上,培育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并适当实施多元化、分散化策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更加畅通,建设更具创新能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