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国之治
主讲人: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举世瞩目。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在此次抗疫行动中,中国展现的力量和成效,再次令世界瞩目。中国之治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其中的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有“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对治世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对乱世失败教训的吸取。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就与古人推崇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相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此次抗疫过程当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当中“民贵君轻、以政养民”的民本思想。我们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传统社会当中“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等朴素的社会平等理念一脉相承。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提倡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等,与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思想、“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思想息息相关。
可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的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和资源宝库。我们需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从历史和传统当中吸取经验,不断地构建中国精神,拓展中国道路,进一步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