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为“十四五”高质量绿色发展起好步

2020-12-25 10:11:37 来源:广州日报  我有话说
0

  作者:杨 博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通报,“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11.5%、11.9%、22.5%、16.3%。

  过去的5年是我国迄今为止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5年。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生态环境风险水平和实现生态环境监管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有效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水平。对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成因机理,对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重大技术变革,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要注重前沿基础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尤其要注重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对重大战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课题,对区域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修复,尤其要注重集成应用示范。对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尤其要注重优化平台建设布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主次矛盾相互转化、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生态环境治理将步入“深水区”。在此过程中,虽然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成,但是依然需要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政府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都将形成新考验。要坚持问题导向,严肃追责问责,着力破解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治理步调不一的问题,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技术管理手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在地域空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处在迈向“美丽中国”的新起点,我们要把生态环境的精准治理和系统治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分层推进、精准施策、协同治理,避免政策措施“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断对照新的环保要求把生态环境目标科学分解至不同地区和领域,激励领跑者发挥示范效应,引导落后者向着先进水平提升和完善。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十四五”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杨博)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