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争鸣

设计专业学生抄袭专业设计,为何如此大胆

2020-12-21 09:25:13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
0

  作者:张 丰

  近日,漫画家赵某明先生在微博上曝光了自己作品被抄袭的遭遇。有人拿着他的生肖主题绘画作品参加一个“生肖有礼”邮票设计奖,不但获奖,作品还印刷成邮票发行。

  在微博曝光和媒体介入后,主办方“生肖有礼”组委会承认抄袭属实,向赵先生道歉,并表示会追回侵权的邮票。此前,在赵先生向主办方反映问题后,主办方也承认抄袭,但是出于一种怕麻烦的心理,还是放行让邮票印刷了。

  赵先生感到非常气愤,不想接受道歉,想在法律上讨个公道,这是很值得赞赏的。让每一个抄袭案例都得到解决,而不是不了了之或“私了”,只有这样的公开案例多起来,才会对抄袭者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改善网络上的创作环境。

  主办方承认错误和道歉都很真诚,抄袭者的家长也“向组委会表达了歉意,还将向赵某明写一封道歉信。”原来,抄袭者史某某是一个学生,在一所大学学习设计。

  近来,设计专业已经多次曝出抄袭事件:广西艺术学院杨某的毕业作品《山海》被指抄袭德国汉堡时装设计学院本科生的作品,“几乎1:1复刻”;武汉传媒学院学生作品《慧眼》抄袭他人,参加大学生创意节并且获奖,学校调查也认为抄袭属实并进行了通报。

  学生既然参加设计大赛,就多少抱着要获奖的想法,需要精心准备自己的作品。可让人吃惊的是,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竟然抄袭甚至是“复制”他人作品,对原创作品如此不尊重,法律素养如此薄弱,甚至连一点敬畏心都没有。

  近年来,国家利用“查重系统”审查毕业论文,学生想原封不动的抄袭基本不可能。每一个要写毕业论文的学生,都会先被灵魂拷问一番。但是,作品设计面临的局面有很大不同。移动互联网年代长大的孩子会有一种习惯,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所有内容,不管是画面、文字还是声音,都视为一种“素材”。“做设计”,这个词组的重点,慢慢就不再是“设计”,而是“做”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切皆可以拿来,一些学生甚至从始至终都活在“拼接”中,自己没有要创造的意识,也压根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创造。它的极端形式,就是直接把别人的作品拿去参加比赛——这是彻彻底底的忽视,也是让赵先生感到气愤的原因。

  抄袭作品迟早会被曝光,特别是已经获奖的作品,更要接受来自同行、社会的审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就会发现在设计尤其是视频制作方面,抄袭几乎无处不在。很多视频在不同的账号出现,都没有出处和原创人员名单,来路可疑,如果不幸你是一个被抄袭者,也几乎维权无门。个人向各种平台投诉,需要举证和各种认证,耗费大量精力,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优化维权形式与流程。

  这一次赵先生的认真,或许会让那位抄袭的同学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总的来说,抄袭的成本和代价都太低了。在学校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像赵先生这样的原创作者站出来,以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每一起抄袭的结果都变得清晰,甚至都在法律上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慢慢改善创作者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鼓励原创。(张 丰)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