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理论频道>> 动态

不让血透中心“困”在社区,需要多做“公信力”加法

2020-12-15 09:21:39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
0

  作者:朱昌俊

  在广东深圳龙岗区,碧源血液透析中心装修完工已经一个多月了。由于所在小区业主集体抵制,这家民营医疗机构迟迟无法开业。对整个血液透析行业来说,这样的尴尬不是第一次出现。2016年底,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独立血液透析中心,社会资本纷纷入局。五年来,不少项目因社区反对浪潮而夭折,武汉、合肥、沈阳、广州、哈尔滨等地均出现过类似事件。

  血液透析,是中末期肾脏病患者除肾脏移植之外的主要治疗方式。一边是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的客观需求不断上升,一边却是公立医院的血透中心人满为患,而“社区化”的民营血液透析中心遭遇种种阻力,这的确构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

  从现实来看,推进民营血液透析机构的社区发展,有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成本,也能够减少公立医院的资源压力。这本是好事一桩。但是,血液透析中心在社区遭遇的邻避效应,又不能完全归咎为居民的非理性反应。比如,部分机构在进驻社区之前,并未提前进行充分的民意沟通和意见征询,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已经引发质疑和反对再来解释,这本就加大了沟通成本,也更容易加剧信任危机——既然没有安全问题,又为何不大大方方提前讲清楚?不敢讲,是不是意味着心虚?

  此外,目前民营血液透析机构的发展虽然在政策层面受到鼓励,但其规范发展所对应的政策仍待完善。如此前媒体报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血透中心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质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与监管。然而,有的地方尚未建立专门的省级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仅靠行政部门监管,人力有限。另外,不同的地方,对于选址的规范要求不一,这也难免给社会带来认知上的困惑。诸如此类的监管缺陷客观存在,也就无法在制度层面给予居民足够的“安全感”。

  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虽然从发展现实和医学角度来讲,血液透析机构的安全风险可能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大,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忽视对其选址和日常运营的专业把关。一方面,当然有必要加大对血液透析的社会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其运行状况和医学原理,尽量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惧”心理;但另一方面,除了科普,更需要有明明白白的政策规范,来给予社会更明确的预期。比如,建社区血透中心,需要遵循哪些程序?社会有疑问和意见,可以找谁咨询和反馈?出现问题后,谁来负责,如何追责?这些问题讲得越清楚、制度越完善,社会就会越放心。

  在很大程度上说,包括血液透析中心的建设在内,它们所遭遇的邻避效应,除了是因为对于项目本身的安全认知不足,更是因为对相应的政府监管的信任不足。因此,面对各地血透中心所遭遇的反对声浪,不能只是让机构与民众来进行“博弈”,监管部门更应该站到前面,在推进科普、协调和监管规范方面,给社会更多的信心。本质上,血透中心的社区发展,离不开政府建立在责任明晰、政策完善之上的公信力“背书”。

  任何邻避效应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更不能一概归咎为民众不理解。血液透析中心进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社会的接纳和认知也难免需要过程。而缩短这个过程,只能靠更多的“对话”、程序保障,以及看得见的制度、规范,来减少社会的担心和焦虑。在这个方面,从医疗机构到监管部门,都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但最重要的,还是监管部门要立足现实、正视社会的担忧,及时打好制度补丁。(朱昌俊)

[责任编辑:徐皓]
注册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